《封神演義》作為涂泥大陸神怪傳奇志異類第一奇書,生出的幻想種成百上千,簡直堪稱蔚為大觀。
而其中名列前茅的反派第一人,卻非截教教主通天道人無疑。
此人單瞧名字便讓人一下生出通天徹地之能的聯想,可謂先聲奪人。
并在書的最后表現出要毀滅世界,再立地、水、火、風,重塑宇宙的雄心,給人一種首尾呼應的感覺。
雖然沒能成功,但僅其一人便幾乎壓服了《封神演義》里邊的整個正道武裝,最后還是封神第一強者鴻蒙老祖親自出馬,才令其彎腰服軟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而這位神通通天徹地的人物,最遮攔的手段除了《封神演義》中殺伐至寶‘誅仙四劍’外,便是布置法陣的能力。
其布下的‘十絕陣’曾經逼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外加幾十個強大的添頭一直沖陣,才堪堪破去。
而這些個描寫隨著萬千年來,億兆人的所讀、所思、所想、所念,觸動冥冥中的某些法則。演化成‘封神遺澤’里面的通天道人,又反饋到張角身上,便是讓他擁有了極高的布陣天賦。
但是潛質與天賦再高,也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真正轉化為能力,而張角信奉的是‘偉力歸于自身’,潛意識里就連加持強力幻想種帶來的力量提升,都排除在自身實力之外。
就更別提法寶、法陣之類的外物了。
所以雖然有一段時間,他因為軍道武力修煉到一定程度后,必須借助簡易法陣驅使外丹,頗為認真的學習了陣法方面的知識,但卻只重運用,不重基礎。
所以當初才會被圖窮匕見的母親張亦可布下的上古奇陣,循著因果律隔空攻擊,差點煉化成渣卻一點預見性也沒有。
但前段時間隨著封神真書中關于通天教主道場的章節到手,這種情況卻得到了極大改變。
幻想境里生出‘碧游宮’后,遷居于自己地盤的通天道人,宛如本來離地的樹木重新扎下了根,開始真正煥發生機一般開始了新的演化。
不僅誅仙四劍在現實顯化后變得更加靈動,法陣神通也增添了被動‘勘破’的能力。
也就是說即便是面對一種完全陌生的法陣,張角也可以自然而然的洞察其中運轉的奧妙。
在這種情況下再細細研究,很容易就可以將陣法蘊含的知識學到手中。
而此時身在春水領大夫陵,旁人都覺得是在一片景致獨特的陵前廣場,張角卻感到自己是身陷一處還未發動的龐大陣勢之中。
看起來輕松愜意,實際卻是落進了羅網。
不過他自信自己行蹤詭秘,絕不可能被仇敵提前查知設伏,倒也并不緊張。
只是這樣一來,這法陣的布置就非常的引人深思。
冥思苦想之下張角猜出了一個最可能答案,憤恨的想到:“已經殺了我了卻還不放心,要苦心布置的施法鎮壓嗎!
看來娘親是發現自己的兩個‘親孫子’情況不對,動了疑心,覺得兒子可能沒有形神俱滅,所以引來春水領民祭奠我這個領主,再借助法陣牽連因果,施展什么我不明白的手段了。
可這法陣法沒啟動又是怎么回事呢,難道還得時不時的歇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