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把剛買的攝像頭,安裝了起來,這個攝像頭一顆五百多,具有耐曬,防暴雨,待機長等特點。
充滿電可以用至少三天的時間,陸海一共買了八個,在集裝箱頂端安裝了兩個,這樣就可以觀看到集裝箱四周的情況。
另外,六個則分布式安裝
現在只希望原始人不要手賤,把他的攝像頭給撿了去,另外考慮到原始人,陸海也不打算再也野豬機充電了。
就保持這種電不死人的低電量,就可以了,接著陸海處理了下戰利品,那頭野兔和山羊干脆帶回去。
而那頭已經沒心跳的麂子,則被陸海給分解了,切成了一小塊,可以放在地籠里,當作捕魚的誘餌。
做完這些事情后。
陸海穿上了下水褲,登上了從船老大那里買來的小漁船,開始收地籠。
陸海拉起了第一條地籠,由于配上了起籠器,起籠的時候,不需要怎么用力,一眨眼的功夫,一條十多米長的地籠,就給拉了起來。
也幸好有這臺起籠器,不然單靠人力,還真拉不起來,因為又爆籠了。
剛剛起籠的過程中,陸海粗略估算了下,單單這一籠,至少就抓了上百斤的海鮮。
這里面鰻魚最多。
石斑次之,還有條大龍躉,足足有三十多斤,青蟹也抓了不少,還有紅加吉,以及讓人討厭的老虎魚。
當然海蛇是地籠的常客,特么還在籠里,偷吃了掉了一整條魚,不過它腦子估計有點不好使,吃的是一條石九公。
除了這些外。
還有一些雜魚雜蝦,以及一些陸海不認識的海魚,在他面前,有一條全身布滿銀色鱗片,頭尖尖的海魚。
陸海打開系統APP,使用拍攝功能,照下了這頭海魚,沒多久后,跳出了一張卡面,看著上面的文字介紹。
陸海給愣住了。
鰣魚:別稱為遲魚、時魚等,鯡科鰣屬動物,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則返回海里。
居然是這種魚,陸海雖不認識它,但它卻非常出名。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張愛玲也曾說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不過這種魚貌似跟鮭魚一樣,都是從大海洄游到江河的上游去產卵,上個世紀90年代由于興建了水利工程,把洄游路線給堵上了,給鰣魚造成了功能性的滅絕。
再加上這種魚味道非常鮮美,深受食客的喜愛,漁民大肆捕捉,多重打擊之下,現在已經找不到野生鰣魚了。
不過,市面上依舊有不少商家在賣鰣魚,這種鰣魚已經不是純正的長江鰣魚了。
因為上世紀**十年代,國家就引進了美洲鰣、長尾鰣和湄公河鰣作為長江鰣魚的替代品種進行繁育養成。
所以外面酒店,那些打著長江野生鰣魚招牌的,大多都是騙人的,絕大多數都是養殖的,因為野生的現在漁民不敢抓,酒店也不敢賣。
畢竟人家頭頂懸著“一級保護動物”的招牌,不過陸海捕都捕了,反正這里也是石器時代。
麂子肉騷味太重,陸海不喜歡吃,但鰣魚肉,倒是可以嘗一嘗,畢竟這貨出水即死,不吃也是浪費,陸海倒是想吃看看,到底有沒有張愛玲說的那么好吃。
陸海繼續收地籠。
在起籠器的幫助下,真的輕松了很多,省了非常多的力氣,可能是地籠放了兩天的緣故,魚獲真的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