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海面那一整片金黃燦爛,陸海感覺心跳都有些加快,只恨為什么自己沒有拖網。
要不一網下去。
少說也有三四噸吧。
按現在野生黃瓜魚來算。
平民瞬間變土豪。
陸海現在也不知道多少錢,因為野生黃瓜魚超過一斤以后,幾乎就按兩算錢了,且這些黃瓜魚看起來都挺大只的樣子。
漁船越是靠近。
“咕咕咕”聲就越是洪亮。
陸海感覺都超過100分貝的樣子。
從沒有見過這么吵的魚。
由于感知能力的提升,導致陸海的聽力也跟著敏銳了很多,在如此嘈雜的環境下,還是有點難受的。
據說這種叫聲,是雄魚發出來的,叫的聲音越大,越是能吸引雌魚,一旦情投意合后,就開始摩擦魚身。
為愛鼓掌!
同時雄魚發出的聲音,還能有效的抵擋那些天敵的攻擊。
比如海豚、金槍魚、鯊魚等等,都因為受不了如此恐怖的噪音,根本就不敢靠近黃瓜魚求愛的場所。
不過人類卻一點都不受這個聲音的影響,反而因為黃瓜魚會發出聲音,找到了它們的弱點。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吃貨省的兩個技術人員,把抓捕黃瓜魚的先進技術傳到了隔壁兩個捕撈大省,于是造就了黃瓜魚的滅門慘案。
敲罟作業。
由于黃瓜魚屬于石首魚,大多數石首魚也擁有耳石,這些耳石能與海中的噪聲共鳴,一旦打破平衡,大腦就會發生強烈的腦震蕩。
而敲罟作業,就是讓數十條船一起敲竹板,讓石首魚頭骨中的兩枚耳石產生共振,這樣一來,無論老幼大小的石首魚都會暈死。
外公以前說過。
他們就是敲竹板抓黃瓜魚的,這樣抓魚速度非常快,效率很高,且一抓都是好幾十擔,那時候整個碼頭,擺滿了一擔擔的黃魚。
一開始,一斤魚還能賣幾毛錢,后來由于抓的實在太多了,就變成了五六分錢。
再加上當時保鮮技術落后,別說冷庫了,整個夏岐島連一臺冰箱都沒有,黃瓜魚上岸沒多久就會死去,無法做到有效的保存。
這也導致了,很多黃瓜魚堆在岸邊腐爛掉,連曬魚干都來不及,最后被人做成了魚肥。
歷經了十多年的瘋狂捕撈后,上世紀80年代,就算是海邊人,也沒那么容易再吃到野生的黃瓜魚了。
所以捕撈還是得合理適量,像敲罟、電魚、斷子絕孫網這樣的,遲早有天海洋生態會遭受嚴重破壞。
陸海的漁船靠近后,這些黃瓜魚似乎很是警覺,避開了陸海的漁船,但并沒有跑很遠,還是在附近狂歡摩擦著。
果然在繁衍后代時。
這些魚都不是很聰明的樣子。
難怪那些漁民能用敲竹板的方式,把它們給震暈掉,陸海稍稍繞了下,將那一千米的漁網圍成了一個C字形。
隨后將漁船開到了一邊。
輕輕一趕魚群。
緊接著那些漁網的的浮標瞬間就往下沉,網的這一頭也傳來了明顯了拉力。
黃金傳說撞網了。
陸海讓星期一做好準備,他啟動了起網器,隨著“隆隆隆”的聲音響起,網被拉了起來。
由于怕捕太多。
導致斷網的情況,陸海手邊一直都有一個魚鉤竿,隨著第一條黃瓜魚被拉起來后,陸海朝著海里的網看了一眼。
果然密密麻麻都是黃瓜魚,也不知道有多少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