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讓星期一不用著急解魚,讓她來幫忙拉網,感覺這一網黃瓜魚抓完后,這漁網估計也廢了。
一條。
兩條。
五十條。
陸海發現抓起來的這些黃瓜魚都挺大只的,大多數都在兩斤這樣,還有部分達到了四五斤。
最夸張的一條,估摸著都快有十斤重。
大約二十分鐘后。
一千米長的漁網全都被拉了起來,看著滿船艙金燦燦的黃瓜魚,陸海覺得這些魚跟金子還真沒有多大的區別。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斤賤賣到五六分,而在這個年代,估計隨便一條黃瓜魚,都能頂上以前一整船魚,果然驗證了那句:物以稀為貴。
如果沒有當年的瘋狂捕撈行為,也就沒有今天“黃魚貴如金”的說法。
陸海先把這些黃瓜魚拉回了碼頭,由于黃瓜魚被捕撈起來后,很快就很死亡。
再加上天氣悶熱,所以得趕緊把它們從網里解出來,陸海讓星期一和羽毛族長兩個人一起來解魚。
陸海用吊車,直接連網帶魚一起釣到了碼頭上,然后讓她們把解好的魚,放到貨車的碎冰塊里。
由于探索空間這邊還沒有冷庫,陸海每次來探索控制之前,都會用貨車到島上的一家制冰廠,去拉一些冰塊,用來給那些海魚保鮮。
羽毛組長第一次接觸到冰,對這個感到了十分的震驚,摸了幾次后,對那種冰涼的感覺,很是害怕。
而星期一則拿起了一個冰塊,放在嘴巴里,把巴嘎巴嘎地咬了起來,隨后調皮地拿出了一塊,在她媽媽身上到處亂抹著。
兩個原始人,就跟沒見過雪的南方人一樣,開心的像個孩子。
“咳咳。”
陸海咳了兩聲后。
兩個原始人臉色嚇得鐵青,對于陸海,她們是發自內心的恐懼和崇拜,趕緊埋頭干活。
在他們干活時。
陸海去了趟放地籠的地方,把那些地籠都給拉了起來,這次他沒有再把地籠丟回海里。
由于這些地籠放了太多天,籠子上也都是各種海藻和海苔,也是時候好好清洗了。
跟黃瓜魚不同的是,這些地籠里有很多海鮮還是活的,且分揀工作,比較復雜,陸海干脆自己親手來做。
不過,更多的是。
陸海想玩一下吊機。
漁船回到浮動碼頭后,陸海就把這些地籠的一頭全都綁在到了吊機上,接著把這些地籠給吊了起來。
有了吊機,將地籠里的海鮮倒出來,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
陸海解開了其中一個地籠的封口,下一秒,籠子里的海魚傾瀉了出來,跑的滿甲板都是。
不過陸海發現,這些地籠里抓到的食物,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鏈。
已經死掉的海蛇,淪為所有海洋生物的食物,身軀被咬的破破爛爛的。
巴浪魚被鰻魚吞下了一半,鰻魚又被螃蟹給夾傷,然后有的螃蟹又被章魚哥給吃了。
而鰻魚又很喜歡吃章魚,最后這些加起來,全都干不過珊瑚一霸--石斑魚,在這狹小的地籠里。
這些海洋生物全都是這些石斑魚的食物,除了那些氣鼓鼓的刺豚。
整個身體就跟一個球似的,仿佛在說:莫挨老子。
陸海將這些分類完后。
接著解開了的第二道地籠,在吊機的幫助下,整理海鮮的速度明顯提升了很多。
陸海只用一個小時不到,就把這些海鮮給整理清楚,裝到了對應的魚桶里,最后在吊機的幫助下。
全都拉到了碼頭上。
果然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