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因如此,才厲害。
三字王自問,這種反應,自己是做不出來的,這與努力無關,純粹是天賦所決定。
當初蕭準和獨孤永過招時,獨孤永也有過類似的反應,蕭準那時看了,也是同樣的心情。
不過,對此刻的三字王來說,他的心情要更加復雜一點。
除了沮喪之外,他還有著一分遺憾和悵然。
因為很多年前,他也見識過悟冥子這天賦,并且對其充滿了崇拜和憧憬……
那一年,三字王九歲。
那一年,他也不叫“三字王”,他叫王德發。
列位聽他這名兒大概也能猜到,他爹是個暴發戶……
就說他爹王老爺子,窮了大半輩子,后來一朝發跡,便馬上娶了幾房小妾,沒過幾年就給他添了好幾個孩子;那王德發呢,是二姨太生的第一個兒子,在家行三,所以大伙兒也叫他“王三少”。
王德發天生就有點口吃,加上后來王老爺的子女越來越多,導致他越來越不招待見;到最后別說是他爹了,就是他親媽在有了別的孩子之后都不太愛搭理他。
不過畢竟家里有錢,所以王德發受教育的程度還是不錯的,他四歲便開始念書識字,七歲便把武功也學了起來。
而且他學的可不是什么莊稼把式,家里給他請的“教練”是正經會內功的主兒,就是類似前文中“雁回一柱”馬棹和“無影劍”趙迢迢那種給有錢有勢的人賣命的江湖綠林打工人。
當然了,王德發他家的勢力遠沒有宋項家那么大,所以他的啟蒙師父也并沒有上述那兩位那么厲害,王德發的師父只是個在江湖能排三流的人物,名叫魯三。
別看這魯三能耐不大,還挺有師德,他教了王德發一兩年,看出后者武學天賦不俗,便主動去跟王老爺講:您這位三少爺給我教算是糟踐了,您若是愿使點銀子,找個高門大派把他送進去培養一下,他將來定是武林中的一號人物。
那王老爺一聽,心說這結巴兒子書念得再好嘴里也蹦不出一句整詞兒來,去考狀元八成是沒戲了,那學武也是條出路吧,反正我兒女多,也管不過來,去就去唄。
于是,九歲那年,王德發便跟著魯三,上昆侖拜師去了。
誰知,他這一走,卻是剛好躲過了一場死劫……
就在王德發離家后的第五天夜里,他們家就被一伙匪徒給滅了門,家中錢財約有兩成被歹人盜走,剩下的八成則被當地的衙門以“證物”為名,不清不楚的就給吞了。
這案子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官匪勾結一起做的……
咱書中暗表:那幕后的黑手,實是一名朝廷大員,只因王德發的老爹曾亂說話得罪過對方,便遭此橫禍。
王家被歹人劫走的那兩成家產,即是那伙歹人的“傭金”,而被當地官府吞了的八成呢,則由那名朝廷大員和經手的那些衙門一并分了。
另一方面,來到昆侖附近的魯三和王德發,自還不知家里出了那么大事兒。
倒是他倆自己,也在路上遭遇了強盜,差點死在圍攻之下,還好有一名路過的青年道士救了他們。
而那名青年道士,就是悟冥子。
他是年少成名,嫉惡如仇的劍俠悟冥子。
王德發就是在那個時候,第一次見識到了悟冥子的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