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沒有經過任何偽裝、只為追求武道時期的悟冥子的劍法。
對于此前從沒見過真正的高手動武的王德發來說,這是何其震撼的場景,所以王德發也將其深深刻在了心里。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在炨林中,當戴著面具的悟冥子不經意間展示出屬于他武者本心的那一面時,三字王一眼就看破了他的身份。
當然,三字王和悟冥子,最終并沒有成為同門的緣分。
魯三和王德發上了昆侖后,魯三拿出了王老爺的書信(家里的教書先生代寫的)和“禮金”,本來已經說定了拜師的事情。
不出意外的話,昆侖那邊過幾天就會給王德發辦一個正式的拜師儀式,然后這幾天里魯三和王德發就暫住昆侖,四處走走看看。
等拜師儀式完了,王德發便留在昆侖學藝,而魯三則拿著昆侖那邊管理層給王老爺寫的回信回去復命,然后繼續上他的班,去教王家的其他少爺習武。
可誰知,拜師的日子還沒到,魯三的一個江湖朋友就親自趕到昆侖,給他捎來了王家被滅門的消息。
這么一來,那這師自是拜不成了。
那交給昆侖派的禮金,也不好再張口要回來……兩人只能先告辭,趕回去看看情況。
還好,他們身上的路費還是夠的。
就這樣,又過了半個來月,當他們終于回到自家縣城時,王家的那點事兒早已被“處理干凈”了。
魯三稍微打探了一下,就大致明白了這是個官匪勾結做下的鐵案,那接下來……好像也沒什么接下來了。
按身份來說,魯三就是一打工的,跟王老爺也談不上什么主仆之情,本就輪不到他來幫王家報仇。
按心態來說,魯三如果是一個“行俠仗義”的欲望很強的人,他也不會有江湖不混,跑來給暴發戶當武師了。
最關鍵的是……按能力來說,魯三也根本沒有處理這種事的武力和智謀。
所以他就算到此撒手不管、扭頭就走,也是理所應當。
還好,魯三這人良心不壞,他教了王德發兩年,也頗有些師徒之情,所以最后他就把王家這事大致的情況跟自己那尚且年幼的徒弟解釋了一下,并勸徒弟要報仇最好是從長計議,然后他還給了王德發兩個選擇。
其一,咱們再去一次昆侖,師父去求求他們還是按照原來說好的把你留下……估計他們也不會拒絕,當然真拒絕了再說。
其二,你以后就跟著師父一起混,反正只要師父有口吃的就少不了你的。
王德發想了想,最終還是選擇跟著魯三師父。
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只是他作為一個孩子,當時經歷了這么大的劇變,自然會更傾向于跟自己熟悉的人待在一起。
那之后,九歲的王德發,便開始隨魯三漂泊江湖。
至于他后來又是怎么變成“殺手三字王”的,說來又有些話長,這個咱今后再表。
就說眼下,三字王和悟冥子之間的這點淵源,以及他當初為什么能識破對方的身份,原因就在這兒。
所以當他想到自己兒時看到的那個驚才絕艷的劍客,如今卻用這份才能與自己刀兵相見,多少是有點唏噓。
叱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