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書中暗表,這“游湖遇仙圖”,乃是當朝華蓋殿大學士兼太子少師——韓諭,親手所作。
韓諭和那知府盧大人一樣,都是先帝欽點的狀元,盧文其實還算是韓諭的前輩,比他要早幾年入朝為官。
但和盧文不同的是,那韓諭乃當世聞名的大才子,人稱字畫雙絕;他的墨寶,但凡流入民間的,皆是千金難買,其才學更是受到當今皇上的賞識,故讓他兼任太子少師。
在我們比較熟悉的那個明朝,“三公三孤”在大多數時候都只是虛銜,并不任實職,但在這本書的“朙朝”中,少師依然是東宮輔臣,權力甚大,將來若是太子登基當了皇帝,而韓諭那個時候也還沒死,那他可就是少師變太師,位列三公之首了。
那么他這幅“游湖遇仙圖”又是怎么到盧文手里的呢?
這說來既可悲又可笑:當年韓諭剛入官場的時候,也不免得拜碼頭攀關系,某日他就拜到了盧文的府上。可是韓諭出身寒門,又剛當上官兒,還沒來得及貪呢,所以連行賄的銀子都拿不出來……無奈,他只能拿出一幅以前畫的畫兒,好歹也算件禮物吧,就給送了。
想必看到這兒有人又要問了,方才不是還說他的字畫千金難求嗎?他怎么會沒錢呢?
這不廢話么?梵高活著的時候他的畫什么價兒?死了以后什么價兒?
那時的韓諭才剛中狀元,他的作品自沒有日后他官拜少師時的價值。
當年盧文拿到那畫的時候心里還不爽呢,心說:“你是狀元,我也是狀元啊,我還比你早兩年呢。人家拜碼頭都送真金白銀,你倒好,給我幅畫兒,呵……我要愛畫,我不會自己畫嗎?”
于是,盧文是看都沒看就把那畫兒給扔庫房里了;在他眼里這玩意兒還沒那些舊古董值錢呢,但好歹是同朝為官的人送的,直接丟了也不好,就先收著吧。
萬萬沒想到,幾年不到,那韓諭竟是平步青云,其才名很快開始被世人所傳頌,往年間他留下的字畫也都成了寶貝。
這時,盧文才翻箱倒柜把那幅畫尋了出來,找工匠裱好了,往自己書房最顯眼的地方一掛,誰來就跟誰顯擺。
直到……今天。
由于在手足無措之際被孫亦諧強行誆要“賀禮”,盧文情急中說出了“稀世奇珍”這種借口。
可他哪兒有什么稀世奇珍吶?他盧文只是個知府,又不是皇上,這種東西說拿就能拿出來?
這事兒要是他和孫亦諧角色互換,倒是好辦——孫哥很可能回家逮一耗子,拿漿刷成白色,說這叫“錦毛鼠”,然后就敢往對方家里送。
但盧文哪有這個智力啊?就算他有這個智力,也沒這個臉皮啊。
然而盧大人又不敢不送,因為他是真怕那云釋離……
再者,盧大人回到家后,也后知后覺地明白過來孫亦諧是在揣著明白裝糊涂了,他也知道是自己小看了這孫家少爺的城府……眼下這“賀禮”,估計就是對方給自己的臺階,自己若是再不好好把握,恐要遭重。
沒辦法,盧文一咬牙一跺腳,“游湖遇仙圖”贈上。
但他可不知道,其實這畫中……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