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的同時,這嘍啰還大聲笑道:“還食?食你老母啊?”
他這舉動,自是吸引了包括大啲在內的其他同伙兒的注意,嘍啰們見那食客的臉被扇進了碗里,還被燙得跳了起來,頓時哄堂大笑。
但不料……下一秒,那食客一個轉身,破口就罵:“他媽的哪個推的老子?”
此言一出,大啲等人的笑聲瞬間就消了大半。
為啥呀?
因為這位的聲音他們很熟,這是本地的捕快“劉大愣”啊。
列位,您聽這綽號就知道,這捕快不是很聰明的樣子。
實際也確是如此……
這劉大愣的本名叫劉不全,比他的綽號還要難聽,只因他從小聽力就有點問題,學說話時就顯出了一些障礙,所以父母就給他起了這么個自暴自棄的名兒。
擱今天您肯定覺得這當父母的不厚道,但那年頭嘛,窮人家的孩子本就多,當家長也是文盲為主,連健全的小孩都有隨意起名叫狗蛋兒的,更別說劉不全這種了。
不過,這劉不全長大之后呢,倒也還行,除了有點耳背之外,其身體還算健壯,人也不壞,就是做事有點愣。
有一回,他在一條小巷子里撞見幾個小混混調戲良家婦女,一時看不下去,就上前阻攔,奈何對方人多勢眾,結果他反倒被揍了,幸好柏逐龍聞聲趕來,把事兒給平了。
柏逐龍見這小子雖然愣頭愣腦,但難得的是有幾分正義感,且這種人一看就沒啥小心思、是個“聽話”的可用之人。
于是,柏逐龍就游說劉不全,說自己可以給他安排個捕快的差事。
當時的劉不全是個干苦力的,空有一膀子力氣,卻不會武功,他覺得自己干不了這個,故想婉言拒絕。
但以柏逐龍的口才,要說服這么個愣頭青,自是沒難度的;柏捕頭當時就給后者算了筆賬:“今日你若這么回去了,他日這幫混混叫上同伙來報復你全家,你怎么辦?你不能指望回回都有捕快路過你家附近吧?但你若是跟了我,有了捕快的身份,他們自不敢再來動你,至于武功嘛……我教你幾手,也就足夠了。”
他都這么說了,劉不全哪還能不識抬舉?當即就千恩萬謝地答應了。
結果劉不全這捕快一干就是八年,街坊鄰居跟他關系也不錯,“劉大人劉大人”地叫著,最后就叫成了“劉大愣”,本地的混混們自也都認識他。
今兒也是巧了,劉大愣剛好是休息,沒穿捕快服,他穿著便服坐在路邊吃餛飩,而且還耳背,沒發現身后出啥情況,于是就被一個嘍啰當成路人給扇了。
這他能不發飆嗎?
但他回身罵完,一看對面是大啲那幫人,且自己今天連刀都沒帶,當時也是有點虛。
大啲那邊呢,發現誤打了本地的捕快,也很尷尬……這劉大愣雖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好歹是衙門的人,無緣無故當街“打”了捕快,這事可大可小啊。
今天坐在這兒被扇的如果不是劉大愣,而是柏逐龍,那甭管你是大啲哥還是小啲哥,你和你的兄弟恐怕已經變成躺在地上的十幾具尸體了。
就算是他劉大愣,你們也不可能裝作無事發生拍拍屁股走人的。
因此,一時間,這氣氛變得很僵。
“呃……呵呵……原來是劉捕快,誤會,都是誤會啊,哈哈哈。”數秒后,大啲稍稍思索了一番,便想到了說辭,賠笑道,“我這小兄弟眼神兒不好,剛才認錯人了,他還以為拍的是他的朋友,跟您開玩笑呢,劉兄你大人有大量,莫要見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