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戶們依舊在田間勞作,許澤軒則回到了家,美滋滋的喝上了小米粥。
助人為樂自然是讓人愉快的,但如果在助人為樂的同時,還能兼顧自己的正事,就更讓人愉快了。
許澤軒的正事,無非是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作為一個穿越者,只身來到初唐,沒帶土豆,也沒有玉米,更沒有隨身的系統,想要迅速出人頭地,所能依仗的,便只有那幾件傳說中的穿唐必備神器。
這些神器遲早要送出去,不過什么時候送,這可是有講究的。
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時間段送出去,所得到的結果,很可能是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的區別。
如果讓許澤軒來選,他當然會選一個最佳的時間節點。
現在秋收即將結束,就是送曲轅犁的最佳時機。
或許有很多人會認為,送曲轅犁的最佳時間點是春耕前。
其實不然,春耕只是其中一個時間節點。
事實上,古代的農民,并不是只在春耕時翻地,在秋收后,入冬前,也同樣要翻地,同樣要用到曲轅犁。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瑞雪兆豐年。
瑞雪為什么會兆豐年?
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積雪融化時,會吸收土壤中的熱量,從而凍死鉆入土中的害蟲。
可大雪并不是年年下,如果那一年不下大雪,難道就任由害蟲鉆入泥土里過冬,到了來年鉆出來禍害莊稼?
當然不是!
古代農民或許不曉得那么多現代的科學知識,但經過了無數代人的摸索,總能總結出一些經驗。
比如他們會花大力氣,在入冬前翻地。
其主要目的,就是把剛剛陷入冬眠的蟲子,從泥土里翻出來,凍死它。
“距離下一次春耕,還有半年時間,距離入冬,也有大半個月。
許家莊雖然沒有歹人,不過太早把曲轅犁弄出來,終歸有被人學去的風險。
其他東西被學去也就罷了,曲轅犁可是我踏入官僚階級的資本,可萬萬不能被學了去。
所以……制作曲轅犁的事情還得暫時放一放。
趁著這幾天還不算太冷,先把前兩天完成的蕭禹畫像完善一下,順便想一想該怎么帶領佃戶們脫貧致富!”
小口小口的喝完了碗里的小米粥,許澤軒緩緩從椅子上站起,邁著小碎步朝書房走去。
……
……
這兩天,許澤軒都在給蕭瑀畫畫。
而遠在長安城的蕭瑀,卻在跟人辯論。
長安,太極宮。
李世民剛剛結束早朝,正準備回宮休息一下,突然有宮人來報,說邊關有重要情報上奏。
李世民一聽,心里立刻一個咯噔,從宮人手中一把搶過奏折,迅速翻開看起來。
一目十行的看完,他心里總算長長的松了口氣,邊關傳來的確實是重要情報,不過卻不是壞消息,而是好消息。
事情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幾年前,頡利可汗認識了漢人趙德言,對他大加重用。
趙德言恃勢專權,大量地改變舊有風俗習慣,加強可汗的權力,政令也變得繁瑣苛刻,使突厥各部落首領大為不滿。
頡利可汗又信任各胡族人,而疏遠突厥本族人。
這些胡族人貪得無厭,反復無常,干戈連年不息。
胡人、趙德言,已經把突厥弄得雞飛狗跳,但頡利可汗似乎一點都沒察覺。
去年,草原上下了一場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