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樣的書,只要一經面世,必然能夠流傳天下,絕對不可能默默無聞。
此前他沒聽過《三字經》,而《三字經》中,又有頗多南北朝的典故。
這也表明,此書絕非陳年舊作。
不是早年的作品,許澤軒又背誦的磕磕巴巴,答案似乎全都指向了陳平的猜測——許澤軒就是《三字經》的作者。
“老奴也只是猜測,不敢確認。
不過,老奴雖然不知《三字經》的作者是誰,卻知道另外一樣好東西,是誰做出來的?”說了半天,陳平終于把話題繞到了火炕上。
李世民聞言,哈哈一笑,指著陳平道:“看來陳內侍今日許家莊一行,收獲頗豐啊,不僅得了《三字經》這樣的奇文,還得了其他好東西。
你就別賣關子了,速速與朕道來!”
“老奴……遵旨!”陳平先是朝著李世民行了一禮,這才將有關于火炕的好處,娓娓道來。
“照你所說,只要有了火炕,百姓要熬過寒冷的冬天,就會容易許多?”李世民并不認為陳平會欺騙自己,也不懷疑火炕的作用。
只是身為帝王,他深知冬天之所以難熬,不單單是因為冷,還因為百姓缺少衣物、食物。
連衣物、食物都買不起,再加上住的房子四面漏風,存不了熱,造不造火炕又有什么區別。
即便火炕有用,這些百姓又哪來的閑錢?
陳平雖然不常在李世民的身邊,卻也伺候過李世民一段時間,多少能從對方的行為舉止中,看出些端倪。
此時,他見皇帝陛下有些不以為然,忙又補充道:“若火炕只能取暖,老奴也不會說這是個好東西。
其實比起火炕,老奴更欣賞的是許縣男弄出的灶。
許縣男所造之灶,生火快,火勢旺,還省柴。
據老奴觀察,用新灶燒火,能比原先的老灶,節約三到四成的柴火。”
“其言當真,真能節約三到四成柴火?”聽陳平這么一說,李世民迅速來了興趣。
柴火,可是古代農戶的重要進項之一。
如果許澤軒的新灶,真的能夠節省三到四成的柴火,那就等于變相的給農戶創收。
“老奴句句屬實,若陛下不信,大可派人至許縣男家走一遭。”陳平匍匐余地,連連保證道。
“若許縣男有意將此法進獻于朕,朕自然會派人走一遭。”李世民認真道。
在他看來,火炕能夠取暖,灶臺能夠省柴。
用新灶燒火省下的柴火錢,來建造火炕。
這么一來,百姓即沒有額外支出,家里又多一種御寒的手段,此乃兩全其美之法。
陳平道:“老奴臨走之前,許縣男就曾說,愿意幫助陛下,在大唐推廣這盤炕之法。
火炕需要搭配火灶,想來這建造新灶之法,也應該包含在其中。”
李世民道:“話雖然是這么說,不過還是問清楚的好,朕可不像憑白得一個奪人產業的惡名。
陳內侍,此事朕就交予你去辦。
若辦好了,朕重重有賞!”
陳平聞言大喜,道:“請陛下放心,老奴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