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書中,提到了如何發豆芽。
比如宋人林洪,就在《山家清供》一書中就有過明確的記載:“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中,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復以桶,曉則曬之,……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名鵝黃豆生。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也屢次提到豆芽菜,如:“以綠豆、小豆、小麥,于磁器內,以水浸之,生芽數寸,以紅籃彩縷束之,謂之“種生”。”
南宋詩人方岳還寫有一首名為《豆苗》的詩,對發豆芽的過程,記述的詳細而具體。
由此可見,從宋朝以后,發豆芽這門技術便廣為人知,其原理并不難掌握。
不過,不難掌握,并不代表每個人都會。
21世紀,類似黃豆芽之流,隨便去個菜市場就能找到。
直接買,遠比自己發要方便,因此很少會有人親自動手去發豆芽。
要不是因為出過一次“毒豆芽”事件,許澤軒也不會知道發豆芽的方法。
……
……
許家廚房,胖廚娘秀娘正專心致志的對付著一頭肥羊,這是她給許澤軒準備的晚餐。
小郎君外出多日,在外面也不知道吃的好不好,有沒有瘦。
作為府里的廚娘,她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做點好吃的,給小郎君補一補身子。
“咚!”碩大的砍刀,落在案板上,發出沉悶的聲響,半個廚房都似乎為之一震。
胖廚娘對此恍若未覺,繼續提起砍刀,朝著案板上的那條羊腿剁去。
“咚~咚~咚~”一連砍了三刀,羊腿終于被成功卸下,胖廚娘滿意度點了點頭,揭開水缸的蓋子,仔細沖洗了一遍,隨后又拿過旁邊的鹽罐子,在羊腿上抹起了鹽巴。
正在此時,突聽“哐啷”一聲,廚房的門被人推了開來。
“哪個殺千刀的,敢跑來許家偷吃?”
此時還遠遠沒到吃飯的時間,胖廚娘聽到動靜,下意識的以為來了賊人,雙眼一咪,眉毛一擰,臉上肥肉亂顫,渾身殺氣的舉起手中砍刀,朝著門口張望。
“秀娘莫要動手,是我!”許澤軒被胖廚娘的舉動嚇了一跳,連忙表明身份。
“原來是小郎君,怎的自個跑來廚房了?莫非翼國公府沒有給您準備朝食,您……餓了?”
聽到許澤軒的聲音,胖廚娘這才放下手中的砍刀,眼神中的殺氣,也漸漸收斂。
“秀娘說笑了,堂堂翼國公府,怎么會如此不知禮數,連朝食都不給我準備?我是吃飽了才回來的。”許澤軒看著一驚一乍的胖廚娘,頗為無語的說道。
“既然已經吃飽,小郎君為何又往廚房跑?”胖廚娘不解的問道。
也就她的資歷老,照顧過許澤軒、許文寶兩代人,才敢這般問東問西。
換做其他新買回來的仆人,哪有膽子這么跟許澤軒說話。
許澤軒道:“這兩日,我在翼國公府,整日里大魚大肉吃著,腸胃難免有些不適,急需用些綠菜清理一下!
可咱家的綠菜,還需半月才能長成。
這不,我就來廚房看看,家里有沒有黃豆和綠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