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如此,我們的生意也是大不如前。
從一天能賣出十余套,減少到了三五套,乃至一兩套。
即便后來老夫按照小郎君的指示,開始降價銷售,也沒能讓店里的生意重新好起來。
以前一天可以獲利十余貫,最近兩個多月,一天只能獲利三四貫,有時候甚至連續兩三天都沒有任何生意。
生意一落千丈,獲利也越來越少,但我們的開銷卻不少。
八月十三,鋪子里支出了銅錢120貫,用來買糧。
八月二十二,鋪子里又支出了35貫蓋房。
此后,小郎君更是前后在賬上取走了125貫。
照這樣的花錢速度,用不了一個月,家具店的賬上,怕是就會出現赤字!”
福伯先是給許澤軒仔仔細細的算了筆賬,隨后又開始苦口婆心的暗示對方要節約開支。
另外,他還特地照顧到了許澤軒的情緒,未免避免自己話說的太重,最后又加了一句,說只需小郎君耐下心來,等待數月,到明年春天,商鋪建成外租后,便可以供應得上家里的開支。
許澤軒又不是真的只有十五歲,哪能不明白福伯話里的意思。
剛好,他正覺得自己的家當有些少,于是趁機說道:“小子明白福伯的良苦用心,不過這錢賺回來就是花的,如果不夠花,我們再去掙就是了。
一個家具鋪子掙不到錢,我們還可以開第二鋪子,第二個鋪子不夠,我們還可以開第三個。”
“第二、第三個鋪子,這談何容易?”福伯并非懷疑許澤軒的能力,而是在長安做生意,確實比較困難。
長安城繁榮的東市和西市,吸引了全國各地,甚至來自國外的胡商。
商戶多了,競爭自然變的激烈起來。
誰的東西好,誰的東西便宜,百姓自然而然就會去那里買。
一家新開的店鋪,如果沒有過硬的產品,沒有實惠的價格,想要在一眾商戶中脫穎而出,是極為困難的。
之前的家具鋪子,之所以能夠迅速打開局面,只是特例。
是因為太師椅、八仙桌這一系列東西,第一次在長安城出現,并沒有其他競爭者。
在福伯看來,許澤軒想要依葫蘆畫瓢再來一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福伯,如果我們的貨物售價只有其余商鋪的一成,質量還不必他們差,您覺得這樣的店鋪,能夠開的下去嗎?”許澤軒淡淡道。
“這樣的店鋪不但能夠開下去,而且生意必然紅火!”福伯不假思索的回答。
“那就好,我們就來開這么一間鋪子!”
許澤軒說的很有自信,福伯卻被他給弄懵了,新開的鋪子到底賣什么?
家里有比別人便宜十倍,質量還不比別人差的東西嗎?
自己這個管家怎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