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澤軒確實看過《天工開物》,不過他只是有選擇性的看了一些,并沒有過第十三卷《殺青》中,關于竹紙和皮紙的記載。
至于他為什么會造紙,這就不得不提到兩本神書——《土法和小型化工生產叢書》以及《赤腳醫生手冊》。
作為穿越者必讀書籍,這兩本書在名氣方面或許比不上《天工開物》,但在技術層面上,卻能把《天工開物》甩出一大截。
然而,技術這個東西,并不是越先進越好,還得配套設施要能跟得上才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掌握了制造一臺車床的所有工藝,但不會發電。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你把車床研究出來也是白搭。
以初唐時期的科技水準,根本無法制造出,《土法和小型化工生產叢書》和《赤腳醫生手冊》中的配套設施。
因此,這兩書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想要應用到實際,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當然,上面說的絕大多部分內容,并不包括造紙。
古人在漢時就造出了紙。
許澤軒有著更為系統、更為科學的理論知識,為什么造不出來?
造紙其實不難,說到底總共就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制漿,第二個步驟為造紙。
制漿是指利用化學或機械的方法,使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的過程。
主要操作步驟為備料、蒸煮、洗滌、磨漿、篩選、漂白、精制等。
根據磨漿和蒸煮的方法不同,機械法可分為原木磨木法、木片磨木法、草類機械法。
化學法可分為,石灰法、燒堿發、硫化鈉法、氨法、預水解減法、酸性亞硫酸鹽法、亞硫酸氫鹽法、中性亞硫酸鹽法、堿性亞硫酸鹽法、以及堿氯法等。
后世造紙,多以亞硫酸氫鹽法為主,不過因為其主要原料——亞硫酸氫鈣溶液有毒。
在沒有良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很容易對人體造成危害。
所以許澤軒沒有采用這種方法,而是選擇了比較費時費力的機械法。
唐時沒有自動化機械,原本所有可以靠機器完成的步驟,必須用人力來代替。
比起機器,單純的依靠人力,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要有足夠的熟練度才行。
不過,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再多,也總比危害身體強。
唐朝并不缺乏缺勞動力,特別是眼下正值缺糧之際。只要許澤軒開口,同意以糧食充當工錢,為了填飽肚子,普通百姓必然不介意出賣勞動力,甚至會爭著搶著幫他干活。
當然,招不招工,這都是后話。
眼下,他只需證明自己有能力把紙造出來即可。
這樣小的規模,根本無需從外面請人,只要把家丁集中起來,便能勝任。
……
……
許澤軒和福伯二人,離開書房后,立刻找來了家丁,并根據需要,分別給他們分派了任務。
有道是,領導一張嘴,下屬跑斷腿。
作為許家莊唯一的話事人,許澤軒一個命令下去,家丁們立即開始忙碌起來,備料的備料,挑水的挑水,燒灶的燒灶,挖坑的挖坑。
眾人齊心協力忙碌了約莫半個時辰,一切準備工作終于就緒。
造紙的原材料十分常見,草木、布料皆可。
本著省時省力的原則,許澤軒并沒有讓家丁去割草,或砍伐樹木,而是直接讓他們拉了一車,被當做柴火用的干燥麥秸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