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我們一起過去看看,如何?”
程處默幾人,自然是信得過許澤軒的。
不過空口白話,畢竟沒有親眼見證,來的有說服力。
正因為如此,許澤軒才會執意邀請三人前去一觀。
“那便走動走動!”
程處默之前來過許澤軒家一次,知道那個小院距離這里并不遠,因此答應的很痛快。
牛見寅的腳,雖然不怎么方便,不過行走短短一段路程,還是沒有問題的。
秦懷玉雖然有些懶,但兄弟們都同意走動走動了,他也不好拒絕。
四人的意見達成了一致,當即一起離開偏廳,朝著許澤軒口中的那處小院而去。
……
……
小院子里,家丁們依然在造著紙。
這是福伯臨走前,特意叮囑的,按照福伯的意思,紙鋪開張之前,必須有充足的貨源才行。
因此,當許澤軒一行四人,來到小院門口時,便看到了家丁們,正在忙碌的一幕。
“小軒,你家的家丁,為何推進去一車麥秸稈?莫不是做引火只用?
你所說的另一樁買賣,還要燒火不成?”程處默看見推著一車麥秸稈進入小院子的家丁,忍不住有些好奇的問道。
“非也、非也!這麥秸稈并非用來引火,而是做造紙之用。”都已經到了小院門口,許澤軒也就沒什么好隱瞞的了,一邊領著眾人往里走,一邊把自己打算做的那莊買賣,如實告知了三人。
“什么?造紙?小軒你還會造紙?”秦懷玉一聽是造紙,整個人突然變得激動起來。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朝廷便推出了察舉制這一選拔官員的制度。
百姓需要被察舉后,才能進入仕途,而被察舉的前提條件,就是通曉儒家經典。
想要通曉儒家經典,就必須有書讀、有人教,但當時沒有印刷術和造紙術,庶族平民很難得到受教育的機會,學術就壟斷在少數人手中。
這些擁有學術、知識、書籍的家族,將學術和書籍代代相傳,這樣就形成了“累世經學”。
這些家族的成員由于擁有學術知識,因此天然就具有出仕的資格。
這樣一來,“累世經學”又轉變成了“累世公卿”。
當時官員家的大門外有兩根柱子,左邊的稱“閥”,右邊的叫“閱”,用來張貼功狀。
后人就把世代為官的人家稱為閥閱、門閥世族、士族。
紙張、印刷,這可是世家門閥,能夠成為世家門閥的真正根基所在。
許澤軒居然說他會造紙,秦懷玉怎能不激動一下。
“造紙之術就擺在各位眼前,到底會不會造紙,懷玉兄一看便知。
事實上,這造紙之法并不難。剛剛那麥秸稈,便是制造紙張的原材料之一。
而我想跟你說說的另外一筆買賣,就是開一間紙鋪。”許澤軒指了指忙碌的家丁,慢條斯理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