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紙鋪?小軒你確定這是一門好買賣?”許澤軒說開酒樓,秦懷玉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因為酒樓這樁生意穩賺不賠,但提到開紙鋪,他卻忍不住多問了一句。
唐朝雖然是我國歷史上造紙業發展的極盛時期,產紙地區遍及全國,使用的造紙原料也多種多樣。
紙因原料而命名的有麻紙、藤紙,竹紙、苔紙、香樹皮紙等。
因產地而得名的有剡紙(浙江螺縣),宣紙(安徽涇縣,唐時屬宣州)、蜀紙(四川),**紙(江蘇揚州)等。
但這些都是盛唐,甚至中唐以后的事情。
如今剛剛是初唐,造紙行業還沒有后來那樣百花齊放。
如今,造紙工藝雖然已然比較成熟,但作為紙張原材料的還是青藤。
青藤金貴,尋常人家根本用不起。
在秦懷玉的觀念里,造紙就像朝廷鑄造銅錢一樣,非但賺不了錢,反倒還會虧錢。
正因為如此,世家的紙,才不對外出售,只供應自己圈子里的人。
就算是皇家,如果不是為了讓那些寒門士子能夠讀上書,打破世家門閥的知識壟斷,也是不會硬著頭皮,頂著每年虧損大筆銀錢的爛賬,去觸碰造紙業。
畢竟,從本質上來講,做買賣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
如果不是不得不做,虧本的買賣,又有哪個會去觸碰?
“小軒說開紙鋪是好買賣,那還能有錯?懷玉你問那么多作甚,難道還信不過自家兄弟?”
程處默是個愣頭青,在他的觀念里,做兄弟的就應該掏心掏肺,肝膽相照。
既然兄弟說這買賣能掙錢,那就肯定能掙。
問東問西在他看來,是種不信任的表現,所以他說話的時候,難免帶了些許的小情緒。
“處默,懷玉這也是怕小軒吃虧,所以才多問了一句。
況且他也只是問問而已,又沒說不同意,你怎么還鬧起情緒來了?”牛見寅見兩人有吵起來的架勢,連忙一手拉一個,做起了和事佬。
“對對對,處默你別生氣,懷玉多問一句,也是為了我好。就算他不問,本來我也是準備把事情跟你們講清楚的。
來來來,我們繼續往里走,到了小院內,就能把事情說清了。”許澤軒說罷,就拉著幾人進入了小院。
此時,家丁們正熱火朝天的干著活,有負責推磨的,有負責蒸煮的、有負責漂洗的,還有拿著杵子,把紙糊搗得更碎一些的。
古代造紙,實際上也就這么幾個流程。
許澤軒這個小院子里,有剛剛推進來的麥秸稈,有被碾碎后的麥秸稈,又有經過蒸煮漂洗過后的產物。
如何加工,經歷某個步驟后,初始的原料變成了什么樣子,都展示的一清二楚。
幾人圍著看了不一會兒,便明白了麥秸稈衍變為紙張的全過程。
“造紙居然如此簡單,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秦懷玉看完,忍不住感慨。
“是啊,沒想到樹皮、麥秸稈、干草,居然也能變成紙,而且造出來的紙張,一點都不遜色于我們平日里用的。”牛見寅眼中異彩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