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李世民給出的調查結果,許文寶就是在那個時候,和李元吉發生的交集,而許家也是從這個時間節點,漸漸走向衰落的。
“怪不得我追問福伯,當年許家衰亡的原因時,福伯一直緘口不言,只是說事情過去了,禍害許家的最大元兇也死了,原來這真兇便是那李元吉。
怪不得福伯不反對我為朝廷辦事。
當年李元吉禍害百姓,李淵也確實懲罰過他。
但懲罰力度實在太輕,根本不痛不癢,只是除去了李元吉并州總管的職位,而且沒過多久又讓他官復原職。
這樣縱容包庇,作為受害者的福伯,心中肯定是有不滿的。
可這不滿,針對的也是李淵,是李元吉,而不是現在的皇帝是李世民。
李世民殺兄囚父,得位不正,一直被后人所詬病。
但是從福伯的角度,從便宜父親的角度來講,李世民這番舉動,恰好給他們許家報了大仇。
這番作為不但不會讓他們感到不滿,反倒是會讓他們的念頭更加通達,心情更加順暢,說是大快人心,也絲毫不為過!”
許澤軒雖然沒見過許文寶,也沒有與之相處的記憶,但身為人子,他的立場絕對是跟父親一致的。
既然福伯心中的怨氣都已經消了,他怎么可能還會對朝廷抱有怨言?
了解了前因后果后,他當即一揖到底,作嚴肅狀道:“小臣感激陛下還來不及,又怎會對朝廷抱有怨言。
如果小臣真的對朝廷有怨言,又豈會獻上貞觀犁,改灶之法,以及這造紙之術?”
“你這番話倒也中肯!只是讓令師這樣一位大才遺落人間,實乃朕的損失,天下人的損失。”李世民略帶遺憾的嘆了口氣。
之前,他也是因為求賢若渴,這才脫口而出,懷疑許澤軒對朝廷還有怨氣未消。
現在仔細一想,許澤軒若是真的對朝廷有意見,根本不會獻上這幾樣利國利民的奇物。
“家師的行蹤一向神秘,且來去如風,就連教授微臣學問的那段時間,微臣都只能被動等待師長上門。”許澤軒也跟著感慨,順便加深一下這個虛構人物的高人形象。
“賢才遺落人間,著實可惜!”李世民再度感慨。
他知道,高人往往有著獨特的行事作風。
一部分高人,不愿意受世間禮法的約束,所以隱居于山野之間。
這部分人,即便他花上大力氣、大代價,再像劉備一樣三顧茅廬,也很難將之打動。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李世民看的很開,所以感慨了一陣子后,他就迅速恢復了過來,重新變回了之前那個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話題也被他轉移到了許澤軒身上。
“朕曾經聽程咬金說,你小子不但能文,而且擁有一身武力,能開四石之弓,可有此事?”
“回陛下的話,程叔只說對了一半。
小子粗通些文墨,力氣也不小,卻從來未學習過武藝。
平時切磋,小子或許能在程叔幾人手下撐幾十個回合,但若真的到了戰場上,小子怕是連三招都擋不住。”許澤軒這回說的,可都是大實話。
他力氣大沒錯,可一點搏殺技巧都不會,如果把他放到戰陣上去拼殺,十有**連個普通的老兵都打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