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隔了近一年之久,與顧玉堂一同被并稱為「南江北顧」,也被調侃「南北對峙」了半輩子的江城,在人生最后一次采訪之中,說顧玉堂“用心是好的,詞也確實好,但言語未免有夸大的嫌疑”,才算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質疑。
但并沒有幾個人關注,只有偶爾在網上發生爭執,才會有人把這句話搬出來,用以打擊拿顧玉堂這段評價來夸贊張揚的粉絲。
事實上,顧玉堂這番話確實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里,成為了許多張揚粉絲向旁人「安利」時或多或少會提及的「資本」,不過由于張揚本身的態度,以及工作室的引導,粉絲也并不以此張揚,大多還是會說「顧老先生賞識提攜」「有過贊成分」這些話。
采訪中講述了幾首詩詞「原委」之后,主持人問起和顧玉堂關系,張揚于是從跟梅映雪學戲腔開始說起,簡單講了一下老人對自己的提點和幫助,此后的其他采訪里,也有人問起他這件事情,他自然也是連稱“不敢”“過譽”,絕不敢以此自居。
除了新作、被文壇泰斗顧玉堂賞識之外,張揚關于翻譯體、讀古文的那段話同樣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但這種多是在粉絲和對文字感興趣的人群之中,媒體少有報道。
反倒是有些媒體拿張揚不建議普通人寫詩詞、自己也很少寫的話來做文章,取一些「被譽為可比肩唐詩宋詞,張揚竟自稱從不可以寫詩」「現代還有必要寫詩詞嗎?看看張揚怎么說」之類的標題,然后進行發散解讀,為了「求新」,不免有些斷章取義的言論。
由于張揚平日里極少露面,所以他的粉絲大多時候都比較無聊,沒八卦、沒采訪、沒商演,雖然第一張專輯就百萬銷量,人氣極高,許諾這類的佛系粉絲卻占了多數,就算是本性不佛,沒有瓜可以吃,也不得不佛起來了。
這次《詩詞》專訪,算是給粉絲們提供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消遣話題,不論是各個論壇的話題量,還是粉絲群的活躍度,都有極大幅度的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臨近陽歷新年的時候,海鷗國際終于對張揚的第二張專輯進行了宣傳預熱,同時公布了線上、線下同步發售的時間:線下一月九號上午八點,線上晚上八點。
這樣安排自然是為了讓更多等不及的歌迷選擇購買實體專輯,畢竟相對而言,先花了一百多塊錢買實體專輯的歌迷再花二十多塊錢購買數字專輯的概率,要遠遠大于先花二十多塊錢買數字專輯的歌迷再花一百多塊錢購買實體專輯。
公司緊鑼密鼓的籌備、宣傳,歌迷翹首以盼,張揚自然也清閑不了,由于汪清遠的縱容,他不必像其他歌手那樣到處上節目宣傳新專輯,可以「清高」「自信」,但一點動靜都沒有,顯然也不大像話,所以張揚還是提前去錄制了一個節目,展現一下自己的「音樂天分」。
張揚的音樂天才是假的,但絕對音準卻是實打實的,加上洛神提供外掛,有周杰棍各種現場花樣秀作為樣本,加上主持人「哇哦」「天吶」的烘托,錄制現場效果十分不錯,算是給了他一點「我真是音樂天才」的底氣。
但銷量到底怎么樣,還是要等發售之后才見真章。
第二張專輯的線上、線下售價都與第一張專輯持平,不過由于第一張專輯《海內聲》的巨大成功,粉絲、市場、公司,乃至于張揚本人,對第二張的期待自然都已經大不相同。
公司內部對于第二張專輯的期望是「線下保持,線上突破」,張揚的期待自然是多多益善,不過理智告訴他,這近半年時間以來,他的曝光度大減,沒有了音超奪冠的余勢,能保持上一張專輯的銷量,就已經是巨大成功了。
而感情上,自然難免還是會有“上一張專輯十二首歌十一首都是老歌,都還有那么多人花錢,這張專輯全都是新歌,保底也得是上一張專輯的銷量,怎么都不可能更差吧?”
想是這樣想,心里還是難免惴惴不安。
雖然有上次的教訓,張微這次還是選擇一大早起床去買專輯,畢竟再怎么討人嫌,也是自己的哥哥,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因為擔心再出現已經賣光的情況,她這次特意來的早了一些,早飯都沒吃,就直接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