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林依然又坐在琴房發了會呆,雖然還沒結局,但她仍覺得有些悵然,暗暗地想:“小龍女跟楊過成婚以后,會生孩子嗎?她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她出了會神,看一下時間,伸個懶腰,起身給張揚發消息:“我看完啦。”
張揚很快回復:“那我去找你,還是你過來?”
林依然心里一跳,爸媽難得都不在家……不過孔姨還在……于是給張揚回:“我去找你吧。”
“好。”
今天陽光很好,暖融融的,林依然換了白色針織裙,外面再罩一件羊絨大衣,對著鏡子看了看,滿意地點點頭,拎著包下樓。
袁通還沒到,她到樓下略等了等,拿手機瀏覽網絡上關于《神雕俠侶》的討論。
作為「情是何物」之后的第二次劇情大**,由于即將結局和已經提前做出了伏筆的楊龍重逢,這一回連載在網絡上掀起的關注、討論熱潮都是整個武俠歷史上的首次,林依然這時候剛看完連載而已,就發現方塘和諦聽兩個平臺上,相關的討論都已經被頂到了熱榜第一。
其中議論最多的,就是楊龍重逢,以及楊過擊殺蒙古大汗解襄陽危局,其中不乏一些與她有同感的人,在吐槽關于楊龍重逢的那一段描寫。
“期待這么久的重逢,寫得也太平淡了吧?”
林依然瀏覽了一下,大概由于時間太短,居然沒有看到有反對發言,她皺皺鼻子,立即打字反駁:
這段寫得極好,只是沒有那么煽情罷了。
自從楊龍兩人分別以來,所有的關于重逢的鋪墊與描述,尤其是楊過等待小龍女的過程,頭發雪白、大哭大叫、決然跳崖,都是寫到極致的煽情,當然說是「煽情」或許不大妥當,應該當說是「動」。
包括其他人,郭襄、黃蓉等人對于這件事情的反應和舉動,都是「動」,到了重逢這一段,才轉為「靜」。
楊、龍兩人都已經經歷了人世間的大喜、大悲,所以不必再用什么華麗的言語和不凡的場景來表達他們此刻的情感,也沒有什么比這樣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重逢更能表達他們此刻的情感。
先急后緩是一種很高明的寫法,而張牧之用前面三十八回的轟轟烈烈,來歸于這最后一段的從容平淡,更是一種十分符合畫面傳統美學克制、含蓄的表達手法。
前文提到蘇軾的《江城子》,詞開篇就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但詞末最終也只歸于「小軒窗,正梳妝。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晏幾道筆下的重逢,起于這樣華麗優美的場景描述,最終也是只歸于一句「猶恐相逢是夢中」而已。
這才是該有的場景,該有的情感,如果再延續前三十八回的轟轟烈烈、大悲大喜,那才是落了俗套,也就不是我們大家所熟悉,所喜愛的張牧之了。
她還想要再寫,袁通卻打來電話來,說到樓下了,于是先下樓,在電梯里面又補了一句“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其實更喜歡小郭襄呀,郭襄怎么辦呀?”然后發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