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以下載量來講,《萬里長城永不倒》這首歌無疑在張揚「所有」歌曲之中墊底,但如果以傳播度來講,由于電視劇的存在,或許如今比之《晴天》《雙節棍》《東風破》《千里之外》《同桌的你》這些響遍了大街小巷的大火歌曲仍有差距,然而即便在他的歌曲里面,也是比較偏上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歌曲和電視劇本身的愛國情懷,關注、喜愛這首歌,除了張揚的粉絲之外,路人之中,多是中老年人,乃至于許多不喜歡流行歌曲的人,其中不乏一些身份、職位特殊的人。
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張揚的路人緣。
于張揚而言,這樣的成績不算好,卻也明白結合這個世界里面的國情,這種事情是符合常理的,也就不再貪心,作為曾經對飯圈文化深惡痛絕的一員,他很清楚路人緣的重要性以及積累難度,這種事情急不來。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以及被時間證明過一次的經典作品,早晚都會發揮出他們該有的熱度與光芒。
所以聽梁延府說《霍宗俠》收視率暴漲,竟然與《萬里長城永不倒》有關,他多少有些吃驚,隨后才從梁延府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經過。
源頭在于一篇名叫《從霍宗俠看國恥教育必要性》的文章。
這是年前江南大學文法系教授高永年在網絡上發布的文章,經過了這幾天的發酵,最終出人預料地在昨天夜里以「張揚《萬里長城永不倒》」的關鍵詞登上了熱搜,隨后排名一路上漲,在今天上午一度來到了熱搜榜第十一,幾乎躋身前十
——至少在這個時候,這個世界里面的微博實時熱搜榜水分還是比較少的,能在這樣舉國歡慶的春節期間,以這樣的關鍵詞來到這樣的位置,可見關注度之高。
連帶著「電視劇《霍宗俠》」與「江大教授呼吁國恥教育」,也跟著上了熱搜,加上劇情張力,共同促進了今晚《霍宗俠》電視劇的收視率暴漲。
張揚隨后在微博上找到了那篇文章:
江南臺最近播了一部劇,叫做《霍宗俠》,聽說過幾天還有一部同名電影要上映。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是十分開心的,因為終于有導演和公司把目光投到這段歷史上來了。晚上特意守在電視前觀看,劇拍的很好,片頭曲寫得也好,歌名叫《萬里長城永不倒》。
許是由于春節的緣故,我觀察了幾天,發現這部劇并沒有引起我想象中的討論與影響力,甚至有不少人質疑《萬里長城永不倒》的歌詞。
我女兒也是張揚的粉絲,她很愛聽張揚的歌,但對這首歌的評價比張揚其他比較受歡迎的歌曲差了許多。
這首歌是馮少昂與張揚共同演唱,后者同時也是詞作者。許多有些年紀的觀眾應當對馮少昂不陌生,而張揚這個名字更是稱得上是大名鼎鼎,許多人夸他歌唱得好,詩詞作得好。流行歌曲我是從不聽的,但詩詞寫得好,我十分認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都是能夠流傳后世的佳句。
即使如此,我仍沒有辦法想象《萬里長城永不倒》這樣的歌詞,竟然出自一個還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之手。不是寫得不好,也不是認為張揚不能寫出這樣好的歌詞來,我特意去看過張揚其他歌詞,寫的很好,然而《萬里長城永不倒》這首歌歌詞里面的厚重,仍不像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能表達出來的。
現在的年輕人,許多,不,應當說是大多數人,對那段歷史都是完全陌生的。我從朋友那里了解到張揚是華興大學歷史系的學生,這或許能夠解釋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