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作為剛剛出道兩年的「新面孔」,挾接連三張專輯大火之勢,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自然頗多關注,而由于他的緣故,這個網絡上沒有什么關注度的訪談類節目,也在短短兩個小時之后,就出現在了熱搜榜上,且相繼有「華視主持人表情」「張揚因為林依然才寫中國風」兩個關鍵詞登榜。
3G網絡雖然也能支撐視頻播放,但一來多數地區的實際網速限制,二來流量費太貴,這時候的微博內容仍以圖文為主,被傳播比較多的還是截圖。不過這會兒基本都在家中,閑人很多,不論是華視網站上,還是微博的網頁版,都有不少人特意去看視頻片段。
于是話題很快就從「主持人表情好好笑」轉移到了張揚寫中國風,以及「張揚在這樣的節目上說這種話,是不是欠妥當?」的討論上。
因為將要表演的緣故,并沒有人告訴張揚這件事情,他是在后臺吃盒飯的時候,才自己刷到的,隨后看了看,不少人仍在爭論。
這時候覺得他說話不妥當,有「宣揚早戀」的人,已經給出了一條明確指向的邏輯鏈:
林依然去年六月份才成年,按農歷就是今年,但不管怎么說,她跟張揚確定男女關系的時候是未成年。
張揚跟林依然是高中同桌,高中有過追求行為。
就這,你張揚還敢說自己不是早戀?
你是早戀,沒錯吧?你又在華視的節目里面說你寫中國風是因為她喜歡,這不是明擺著宣揚早戀嗎?
張揚工作室雖未明文回復,不過已經暗中做引導,也有不少粉絲自發地澄清解釋,這其實也很好解釋,一來他在節目里并未提起林依然的名字,二來整個采訪的回答內容,妥妥的積極向上正能量。
工作室這邊未作明確回應,也沒通知他,很大原因也在此,沒有必要。
張揚看了后,想了想,還是給南雪發了消息,略作商議,自己發了條微博回應。
“這些人好煩啊!”
張微也看到了那些在網上帶節奏的言論,沒敢跟爸媽說,偷偷地跟唐言蹊抱怨。
唐言蹊:“木秀于林嘛。”
張微:“不過想想,他們說的也有點道理,依依姐本來就剛成年嘛,她比我哥小兩歲呢。”
唐言蹊:“所以早戀的標準到底是中學,還是未成年?”
張微:“不知道。”
唐言蹊:“你哥好像回應了。”
張微:“怎么可能?”
唐言蹊發來一張截圖,張揚微博,顯示微博發布時間是剛剛,張微不急著看內容,先發消息問:“你還給他特別關注啦?”
唐言蹊:“沒有啊。”
張微:“那怎么他剛發你就知道了?”
唐言蹊:“群里看到的啊。”
張微:“哦,好吧,我還以為你這么關心他呢。”
唐言蹊:“你都沒給你哥特別關注嗎?”
張微:“他配嗎?”
唐言蹊:“[微笑]”
張微沒再回,先看微博內容:關于剛剛訪談節目,更正一個錯誤。
她看到這兒,覺得有點懵,這不大像是老哥的風格,上來就認錯嗎?
再往下看:
爺爺看完節目特意給我爸打電話,讓他告訴我,我在節目里面說的話有誤。「情人眼里出西施」出自北周詩人黃增《集杭州俗語詩》,先有俗語后有詩,屬于我舉例錯誤。而「有緣千里來相會」同現于這首詩,最早出自南宋戲文《張協狀元》: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也不能說是先有詩后成俗語。
為了避免造成誤導,特此說明,并向大家說聲抱歉。以后我會多看書多讀書,免得再出現這樣的錯誤。
然后是關于我在節目中提起依依的事情,表明一下態度,我不鼓勵早戀,但感情的事往往堵不如疏,希望大家能理性地看待。最重要的是,要在對的時間要做對的事情。這方面我在某個時期做的某些事情是個反面教材,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吸取教訓。
祝大家新年快樂!
張微看完之后,見唐言蹊沒給自己發消息,于是先到微博去看評論,這才幾分鐘的功夫,評論數已經過千,默認熱度排序。
釵黛黨頭頂燕窩:我也想當這樣的反面教材啊!!!
咸豆腐腦正統:爺爺好認真啊,有點明白為什么能教出這樣的孫子了
黃賢弟:別受影響啊,等著晚上的蘭亭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