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也是。”
另一邊,羅蘭沿著街道一直往里走。
一路上,不斷有人和他打招呼,大部分都是中年女人,一個個熱情地不得了,那眼神似乎恨不得把他給生吞了似的。
一直走了一里多路,出現一個小廣場。
廣場中間有座泉水雕塑,雕的是一個捧著水壺倒水的年輕女子。雕塑周邊是環島式的寬敞馬路,馬路上有不少馬車來來往往,馬路邊緣,已經聚了不少人了。
大部分是來逛街的路人,一些是旁邊店鋪派來叫賣的伙計,一些是在街面擺攤的小商販,還有一些則是雜耍演員,最后還有幾個,則是個羅蘭一樣的吟游詩人。
羅蘭來的比較早,競爭對手不多,好位置還剩一些。幾個吟游詩人相互之間有默契,各自分開,相互距離都在40米以上,基本不會相互干擾。
羅蘭觀察了下,便朝一處墻角走去,這地方還算寬敞,邊上是一棵高大的月桂樹,繁茂的枝葉還能為他稍稍遮擋些陽光,很是不錯。
他拿起魯特琴,稍稍調了下弦,便開始演奏起來。
之所以選擇魯特琴,而不是熟悉的小提琴,是為了避免讓人產生無謂的聯想。
魯特琴是用來彈的,演奏手法和小提琴天差地別,不過樂理相通,以羅蘭現在的強大靈魂力量,在思維實驗室下苦功練了一個多月,就達到了中等演奏水平,雖然上不得大臺面,但在街上賣藝糊口是足夠了。
彈了一會兒,就吸引到了十幾個聽眾,有大半都是熟人。
這絕不是因為羅蘭彈的美妙,單純只是因為他長得賞心悅目。這一點,從聽眾的組成就能看出來。
目前15個聽眾,老爺們就三個,剩下的全是娘們,一小半是懷春少女,一大半是如狼是虎的中年婦女。
羅蘭賣力彈完一首北方民謠,不等他出聲討賞錢,就有個黑裙女子主動上前往他腳邊的木盒里放了一枚銀馬克。
她微笑贊道:“小伙子,彈得不錯。”
羅蘭臉露微笑:“非常感謝您,盧瓦特夫人。”
黑裙女子大約三十五六歲,風韻猶存,聽人說是個寡婦,前夫死于海難,死后給她留下了好幾間店鋪,收入不菲,生活優渥,所有出手很大方。
從羅蘭第一天到現在第五天,她每天都來聽,有時候聽一首,有時候聽兩首,聽完就給錢,一曲就是一馬克。
盧瓦特夫人給了錢,其他也陸陸續續有人投錢,總數很快就超過2馬克了。
羅蘭謝了一圈,說道:“各位如此慷慨,我非常感激。下面一曲是我剛寫的曲子,叫《陽光明媚的樹林》,請各位賞光。”
盧瓦特夫人本打算離開的,聽他這么一說,便又留了下來。
羅蘭稍稍醞釀了情緒,讓自己的思緒回到都靈西郊的橡樹林,他細細體會初遇莉莉和導師時的心情,感覺差不多了,便開始演奏起來。
這曲子曲調活潑、溫暖,就如林間蹦跳的小鹿,又如樹冠里婉轉鳴啼的百靈鳥,隱隱地,還隱藏著一絲曖昧之意,聽了之后,心情自然而然就跟著雀躍起來。
開始的時候,聽眾們還有些懶散,互相會聊上幾句,等羅蘭演奏到一半,眾人便都一言不發,認真聽起來。
正當這時,一輛刷著金漆、車頭掛著金色太陽旗的華麗馬車從遠處駛過來,到了月桂樹附近后,明顯放慢了速度,最后竟然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