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投資,何時獲利,何時撤出資本,整個流程一點都不成熟。
反觀建筑和地產行業,投資人可以很容易的掌控整個進程,并對項目的發展做出準確分析,充分降低風險。
所以,航天科技絕對就是一個要大把大把往焚化爐里扔鈔票才能燒出來一點火星的產業。
再加上隨時可能出現的政策風險,不確定因素還是太多太多。
但這些已經不是華可鏡需要考慮的問題,更何況相比于商業性,發展航天事業更多的是源于理想,源于民族責任感。
而且既然早已經接受了外星人工智能的任務,既然小樂已經指明了方向。
那么小伙子卯足了勁頭向前沖就是了。
所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更何況,華可鏡還擁有著其他航天科技創業者無法比擬的優勢。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世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各國的國家隊還是那些明星民營航天企業,面對的最大難題都是研發而非基建。
在虛擬世界中,華可鏡擁有專屬的【科學研究院】和【工程研究院】。
足以解決一切研發問題,而且幾乎是零成本。
所以,他只需要將資金投入到各個基建項目上,便可快速切入航天領域并取得成果。
……
第二天,華可鏡就安排陸潔詩等人手開始準備航天科技公司的成立工作。
事實上,最新的編號B001號任務--擁有一家航天科技公司并不難完成。
航天科技公司雖然聽上去無比高端,但是成立卻并不需要太多的審批手續,其過程甚至還沒有建筑企業復雜(獲得相應的資質)。
提到準備工作,首先便是公司的名字,華可鏡一拍腦袋,那就叫沐宇航天科技吧,雖然李晨景說這名字像生產浴霸的。
然后陸潔詩又問他,注冊資本應該申報多少?
華可鏡想了想,決定低調一些,先報一個億,畢竟國內的幾家民營航天科技公司也基本就是這個水準。
但李晨景聽說了表示嚴重反對!
他說作為一個建筑企業,怡景建設的注冊資本金都達到了1個億,你搞航空航天的高科技企業,也好意思寫一個億?
簡直湊不要臉!
于是華可鏡又將注冊資本金翻了一番,變成了2個億。
當然還是顯得小氣,但這不是什么大問題,以后有的是機會可以變更。
然后是公司經營范圍的問題。
華可鏡原本想申報太空資源開發,就是到木星外圍開采各類燃氣以及核聚變燃料的那一種。
但陸潔詩告訴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審批范圍里沒有這一項。
于是只好作罷,老老實實地寫上了運載火箭,航天器等設備的設計、制造、研發、裝配、銷售、運營等等。
……
致敬一路相伴的每一位朋友,衷心感謝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