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由于九州站建成不久,所以現在只有七個區域被開放使用,這其中包括兩個生活區,兩個工業區,兩個科研區,以及一個生態區。
剩下三個區域的建設安裝工作暫時還在統籌當中。
雖然相比其他天體,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是最近的,但以人類現階段的科學以及工程實力,能夠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內,建設完成如此規模的基地,確實是一件令世人嘆為觀止的事情。
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生產資料都能夠以九州站為基礎而實現自給自足,這必然會使得接下來的月球開發和建設工作進度再跨上一個更高的平臺。
……
這會兒,九州站月球探索基地的主入口處,正站著一排五人的迎接隊列。
因為大家都穿著太空服,所以外貌特征不甚顯著,但為首的一位應該就是九州站的站長胡宗榕。
見華可鏡等人到來,胡宗榕在月球微引力中蹦跳著迎了上去。
華可鏡的電子通訊系統里清晰地傳來了對方的聲音。
“歡迎大家來到九州站!”
華可鏡也上前向眾人揮手問候道:“多謝,你們辛苦了。”
一番寒暄之后,胡宗榕開始為華可鏡簡要介紹九州站當前的運行概況。
“目前九州站的主要電力供應依靠的還是太陽能。”他指著基地四周無比龐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接著說,“等核聚變電站建成,這些電池板就可以下崗了。”
華可鏡笑了笑:“要在月球上建設核聚變電站可是個大工程,但是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
“哈哈……”胡宗榕也笑著繼續介紹,“等到基地第二階段建設完成之后,九州站內部就會開始嘗試自行創造各種日常所需的物資,當然,現在還得持續性地依靠地球為我們空投各項必須的補給,直到基地能夠完全做到自給自足為止……”
華可鏡點點頭,表示了然。
與火星基地不同,月球基地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水資源的匱乏。
老美的太空X公司已經在火星基地上初步建設完成的了一條水資源生產線。
在該生產線上,專業的設備每加熱0.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就能夠獲得約一升的水。
雖然也很費勁,但這足以滿足基地的水資源自我供給要求。
而解決了水資源的供給問題,也就能大幅降低火星基地的運營成本,增加人類在這個紅色星球上活動的“彈性”空間。
與此同時,因為有了液態水,科學家們便開始利用電解技術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雖然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這樣制造氧氣的成本花費太高,但是人類的生存肯定離不開氧氣,而這個資源在火星上卻是十分稀缺。
因為不管怎么算,通過電解水來收集氧氣的方式也遠遠比從地球上空投氧氣罐子劃算得多。而且,電解水產生的氫氣還可以作為燃料,所以這筆買賣在火星上還是劃算的。
反觀月球,不僅沒有大氣層,腳下土壤里也根本榨不出一滴水來。
還好地月之間的距離相對要近一些,持續性的資源補給加上完善的水循環系統,勉強也能應對九州站的日常水資源需求。
當然,月球基地也有火星基地無法比擬的優勢,至少在受控核聚變技術得以完善運用之后,月球之上的電能產量將迅速呈現井噴的勢頭。
有了充足廉價的電能,便意味著大規模開展礦產發掘冶煉、推進閉合生態農業以及各項科學研究將成為可能。
而且一旦原材料供應的問題得以解決,3D打印機器人就可以利用這些月球本土生產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制造各種建筑耗材。
綜合以上,可以預見月球基地必定會不斷成長壯大且越來越完善,成為地球文明探索宇宙空間的一個前哨站。
……
致敬一路相伴的每一位朋友,感謝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