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億年之后,我們的地球會變成炎熱潮濕的地獄,海洋上將刮起灼熱的颶風,而大部分陸地則是沙漠。從太空中望去,地球不再是一個漂亮的藍色星球,而是一個淡黃色星球——赤道附近裸露的巖石散發著黃光,而天空中充滿了黃色塵埃。到了公元12億年,那時的地球將變得與過去古老的地球一樣,沒有動物,沒有植物,只有一些耐熱的細菌存活在熱水池里。最終,剩下的海洋將會沸騰。約50億年之后,太陽將會膨脹起來,變成紅巨星,吞噬水星和金星,并延伸到地球的表面。那時,地球的巖石都將發出紅光。而這時,地球的生命故事就結束了。
恒星的滅亡
那么恒星呢?沒有恒星,就不能提供能量,生命也就無法維持下去。但遺憾的是,每個恒星的壽命都是有限的。
大個的恒星的壽命從幾千萬年到幾十億年,小個的恒星的壽命可超過上萬億年。雖然現在新一代的恒星還會不斷誕生,但最終宇宙所有形成新恒星的原料都會耗盡。最后一批恒星將是低質量恒星,即紅矮星,一種宇宙中最常見的恒星,其數量占了整個宇宙的85%左右。紅矮星具有超長的壽命,一些紅矮星會持續到20萬億年左右,超過太陽壽命的2000倍。環繞紅矮星的行星,可能會具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并讓生命存在足夠久遠。
但即使是紅矮星也是有壽命的。到了大約200萬億年之后,最后一顆紅矮星也將會暗淡下去。從那時候開始,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包括紅矮星都走向死亡,留下的只是更加暗淡的殘留產物——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宇宙幾乎是寒冷幽暗的,之前即使有生命幸存了下來,也很難面對沒有陽光的日子。
宇宙的終結
恒星沒有了,那么宇宙呢?對此,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我們不能完全確定將會發生什么,但可以推測。
一種觀點認為,宇宙應該有足夠多的物質(包括暗物質)和能量,通過引力作用減緩宇宙的膨脹,直至停止,然后宇宙會反過來發生收縮,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反演。這個結局叫做“大擠壓”。
除了大擠壓這種結局以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目前這種使得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可能會在某一天變得更為強大。有的科學家分析,變得更為強大的暗能量(被稱為幽靈能量)會把整個宇宙完全撕裂,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進行撕裂。這種災難結局叫做“大撕裂”。
但目前的觀測結果卻顯示,未來的宇宙很有可能既沒有大擠壓又沒有大撕裂,宇宙只是會永遠地膨脹下去。這種宇宙的結局看起來比較溫和,但是也是一個糟糕的結局:未來的宇宙將是一個極其悲觀、無聊和乏味的地方。隨著最后一顆紅矮星的死去,宇宙中的任何恒星都將不復存在。而另一種更暗的天體,褐矮星——一種比木星略大的但沒有足夠物質成為恒星的行星——將會成宇宙的主宰。它們內部的熱量可以維持某些智慧文明上百億億年。留下的還有恒星死亡后的殘留產物——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那時,在廣袤的宇宙空間中搜尋,最亮的物體也只不過如同一個40瓦白熾燈泡的亮度。
在約1億億億年之后,褐矮星也將死去,雖然宇宙中還有白矮星、中子星和死寂的行星,但構成白矮星、中子星和行星的粒子也是有壽命的——中子會衰變為質子,而質子也會衰變。雖然質子的衰變周期極為漫長,如果質子的半衰期大約為1041年的話,那么白矮星、中子星和行星將會在約3×1043年之后瓦解,變成更為基本的粒子,剩下的將只有黑洞,宇宙將進入黑洞時代。
黑洞將是宇宙中最后一個哨兵,但就連黑洞也并非不朽。通過霍金輻射,它們會損失質量,最終會在一場爆發中消失——宇宙中最后的可見光爆發。最終在約1.7×10106年之后,任何黑洞都將蒸發掉,宇宙將進入“黑暗時代”,那時,宇宙已經沒有原子了。剩下的將是光子,以及一些其他的基本粒子,在廣袤的空間之中穿行。除此之外,再也不會有什么事情發生了。
尋找新的居住地
那么,我們還能做什么?生命就應該接受這種悲傷的命運嗎?我們能做到推遲——也許無限期地推遲——這種滅亡的命運嗎?這聽起來難度巨大,但是如果我們什么也不做,那么我們必將面臨必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