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器與彗星的已經完全同步。
此刻,彗星就像一塊巨大的云朵一樣,安靜地漂浮在華可鏡的面前。
小樂告訴華可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很臟的雪球。
這一顆能夠干凈潔白,且通透到這樣的程度,那是因為含水量實在太高。
咻……咻……
無聲的環境下,兩道繩索從推進器發射出來,然后牢牢地扎進彗星的冰面。
在得到小樂的確認之后,華可鏡緩緩地解開座位上的卡扣,并連接了一條又細又長的安全繩在推進器上,然后舉起雙手,輕輕地扒在了面前這塊巨型的冰塊之上。
“小樂。”
“我在。”
“太安靜了。”
“你害怕了?”
“沒有,其實……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雖然隔著手套,華可鏡無法感受彗星零下兩百多攝氏度的低溫,但分明有一種奇特詭異的氣息沿著他的指尖向太空服里面滲透了進來。
這當然是錯覺!
但此情此景,華可鏡內心肯定難以平靜。
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地球時代的老故事--花一百億去探測探測一顆彗星,是什么體驗,又值不值得?
公元2004年,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探測器攜帶【菲萊】機器人著陸器飛向宇宙,開啟了一趟繞太陽5圈,且長達64億公里的漫長旅途。
公元2014年,經過10年極其復雜的太空飛行,【菲萊】終于抵達了它的目的地——彗星67P。
這是人類研發的機器人著陸器首次在一顆高速運行的彗星表面降落。
從1993年提出計劃,到2004年【羅塞塔號】和【菲萊】升空開啟追星之旅,再到2014年成功登陸彗星67P。
這一機器人空間探測器項目耗資上百億,總計全世界2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參與其中,先后用時21年,只為了追上一顆毫不起眼的彗星!
這值得嗎?
當時的人類為什么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去探索一顆不起眼的彗星?
至少歐航局的科學家們是認為絕對是值得的,而且他們以為,這次著陸彗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步。
從基建轉戰航天,華可鏡一路走來也有著很深刻的體會。
正是無數的科學工作者大膽假設,科學求證,去追尋宇宙中一個個未知的答案,期盼著人類向黑暗宇宙更深的地方走去。
人類的好奇心、冒險基因、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是支撐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石之一,這永遠值得每一名人類引以為豪。
就連人類制造出的【羅塞塔號】探測器以及機器人著陸器【菲萊】也一樣值得我們驕傲。
“你好,地球!能聽見我嗎?”
這是【菲萊】著陸器發給地球的最后信息。
在完成任務電池耗盡后,她永遠沉睡于彗星67P的某一個黑暗角落里。
而【羅塞塔】最后的使命,則是撞向彗星,以自我毀滅的方式為人類搜集最后一些關于彗星的信息。
……
然而,時至今日,人類文明幾乎消亡殆盡。
念及此,一塊老舊的傷疤忽然被揭開,華可鏡悲從中來!
“現在,就有一顆彗星呈現在你的面前,你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歷史,你應該為此感到驕傲……”
小樂的聲音幽幽響起,因為她感受到了華可鏡的心境起伏。
一個理性的人工智能,一個孤獨的人類,還有一塊冰冷的巨冰。
在這一片幽暗宇宙深空中串聯起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