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是宇宙中最具靈性,最神秘的圖案之一,它為什么這么神秘?
早在19世紀中葉,德意志著名數學家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就曾經提出,人類應該利用三角形的交際功能與外星人取得聯系。
首先,三角形在宇宙理論中蘊藏著許多數學定理和哲學原理。
我們可以想象,當其他星球的天文學家看到地球上的三角形符號時,他們很快就會明白,高智商的地球文明人類不僅會進行先進的農耕,還會理解畢達哥拉斯定理,甚至希望與外星人進行接觸與合作。
事實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任何集合形狀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功能,它們都承載著標志自身的內涵信息。
三角形的身影不僅存在于人類古文明中,更有趣的是在自然和人體中,同樣遍布著三角形的符號信息。
在自然界中,珠江三角區、長江三角區早已被國人熟知,而尼羅河坦塔三角、大西洋百慕大三角、火星字塔物體等等同樣充滿神秘的“三角符號”。
而人體同樣存在一些特殊奇妙的三角區,諸如“致命三角”、“海氏三角”、“多事三角”等。
三角形在自然界的存在似乎冥冥之中引導者人們認知與思想。
此外,相比神秘的宇宙文明與自然界的寵兒,三角形在人類認知和理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還是建筑領域,象征著穩定的三角形被人類廣泛地運用在各式建筑上,從而更加直觀與具象化地激發著人們對三角形的感知。
……
綜合以上,當建筑背景出生的華可鏡在這幽暗的宇宙深處,忽然發現了一塊掩藏冰封于流浪彗星深處的正四面體,可想而知,他的內心是極度震撼的。
華可鏡鄭重地詢問人工智能:“小樂,你還認為這僅僅只是一塊誕生于自然界的彗星嗎?”
理性的小樂幽幽答道:“雖然很苛刻,但是在自然界中,同樣可能產生出一塊這樣的巖石。當然,我們現在并沒有證據確定它的來源。”
“所以這塊巖也有可能是某個文明的作品?”
“有這個可能。”
華可鏡繼續著巖石的參數。
首先,從巖石內部的物質構成和密度分布變化情況來看,這確實是一塊普通的巖石。
事實上,在嚴密的邏輯體系中,即使該正四面體是一塊存粹的金屬質地的物質,也同樣無法完全被判定為人造物。
隨后,華可鏡又比較了正四面體的每一條邊長。
六條邊的平均長度為5.9998772米。
由于小樂的存在,相關的數值一直被測量到了微米級才出現了差值。
且最長的邊僅僅比最短的邊了0.07微米。
此外,小樂還補充了一個可能性:這0.07微米的誤差可能是在漫長的年代中受到銷蝕而造成的。
這簡直不可思議!
華可鏡以為,如果真是這樣,那便意味著這塊以10%光速飛向銀心的正四面體巖石極其有可能來自某個未知的宇宙文明。
而這個宇宙文明所展現出來的科技水準基本與人類巔峰時期相當。
那么一系列問題又來了。
這個未知的宇宙文明究竟是怎么樣的一個文明世界?
她們誕生于何處?
她們如今還存在嗎?
她們是否遭遇了如同人類文明一樣的變故?
她們又是在什么時候向銀河系的核心送出了這塊正四面體結構的巖石。
為什么是正四面體?
為什么是巖石?
她們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她們想要表達什么?
.
.
.
與此同時,華可鏡忽然想起了自己常常問小樂的那個問題--如果遺忘者號在飛行的過程中撞上星際碎石或是微塵要怎么辦?
而這一次,他的問題則是:在如此浩渺空曠的宇宙之中,遺忘者號宇宙飛船憑什么能夠遇到這塊不同尋常的彗星。
“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