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完全不管不顧的發泄,讓黃國侖極大的透支了自己的身體。
以至于硬撐著下到后臺,黃國侖都要站不住了,必須回到休息間坐著休息。
坐下,閉上眼,黃國侖仍感覺到腦子里一陣陣的眩暈。
這種眩暈是不可控的。
就像在原地轉了一百圈之后產生的眩暈,想壓根本壓不下來。
這感覺對于任何一個正常人來說都有點可怕,也有點匪夷所思。
黃國侖不禁懷疑到,他身體是不是真的出問題了?
雖然體檢結果反饋的不錯,但他身體為什么總是好不利落呢?是因為壓力太大?心情太壓抑所致?
總之不管為什么,黃國侖都感到自己的身體不太對勁。
腦子雖然很暈,但耳朵依舊很靈。
在后臺,閉目養神中,黃國侖全程聆聽了張慧妹的走心力作——《后知后覺》。
張慧妹和穆春梅的巔峰之戰,是今晚的終極一戰。
在被黃國侖的《蒼天在上》撩起熱情后,觀眾們對最后這兩個擁有超強現場實力的女歌手報以了極大的期待。
張慧妹沒有讓人失望,聲情并茂,以極為感人的歌喉與態度,翻唱了她的老師張雨生生前“先知先覺”的寫給他自己的這首《后知后覺》——
……
“你披星戴月,你不辭冰雪,你穿過山野,來到我的心田;你像遠在天邊,又似近在眼前,直到充臆心間,我才后知后覺……”
“你給我安慰,我不致頹廢,你寬容慈悲,我能振翅高飛;你卻功成身退,我不及言謝,你不告而別,我才后知后覺……”
……
這首歌是典型的ABABB結構,主歌兩遍,副歌重復了三遍,但每一遍都不相同,張慧妹涌著懷念老師的深情,極盡變化之能事,用最高級的轉音,于無形中向人們展示了她巔峰的唱功。
雖然相比黃國侖的《蒼天在上》,這首《后知后覺》在現場震撼力上稍落下風,但張慧妹唱這首歌時也算是氣場全開了,尤其是后段的詠嘆,就像深情的海浪一樣,用情席卷全場,一浪蓋過一浪,給不少觀眾感動的都落下了淚水。
黃國侖的《蒼天在上》是上來就讓自己爆炸了,然后用最猛烈的悲愴震蕩波,震碎了每個人的心防,讓人避無可避的全都牽扯其中,是用純外力將人們的感情給帶了進來。
張慧妹的這首《后知后覺》,則是先抑后揚,先悄悄的往往人們心里藏進了一顆顆情感的炸彈,然后用情引點燃了這些深駐在人們心底的炸彈,讓人們由內而外的迸發出了像海一樣的悲傷與感動。
客觀的講,張慧妹用的是更高級的唱法。不過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已經習慣了直白直給,一波三折的醞釀似乎有點過時了。
所以有一些年輕觀眾還是覺得聽黃國侖這種硬橋硬馬的怒腔來的痛快。
跟在黃國侖這種驚世演唱之后表演,張慧妹的動情演唱稍微有點受影響。
幸好不是他們兩個人PK,否則要是他們倆PK的話,張慧妹就算是后唱,也不一定贏得過黃國侖。
張慧妹這波深情而完美的演繹,倒是給最后一個出場的穆春梅增加了不小的壓力。
幸好穆春梅什么大風大浪都算見過了。
她用無可挑剔的超凡表現,給人們帶來了一首震撼性和動情程度都極高的《也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