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大佬參考著張谷的幾臺試驗手術數據,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的論證。
最終一致認定。
這款新式吻合器,沒有大的缺陷,課題結果完全可以往醫學會報了!
王平分配任務道:“小張,你和小姚兩人,負責整理資料,盡快將課題過程形成文章,發表出去。”
“向主任,你負責提交醫療器械試驗性審批,爭取早點批下文件來,早日在臨床上應用。”
“馮主任,讓你科里的彭達、楊潔兩位醫生,先收收心,最近先別透漏吻合器的消息。”
眾人都接了任務。
……
“又要寫文章了。”
張谷上次發表了一篇吻合術探討類文章,只有兩臺手術數據支撐,文章的含金量并不高。
但這次,有了新式吻合器,和一個課題的大量數據支撐,足以正式發表一篇重量級的文章了。
再加上姚娜這位課題老手的幫忙,數據整理、文章撰寫等工作,簡直不要太輕松。
幾天時間,兩人就把文章搞出來了。
張谷第一時間聯系邱主編,把文章投稿出去。
省《當代實用醫學》雜志社。
特殊的郵箱提示音響起。
這是邱主編專門設置的聲音,只有二十位作者的郵件聲音是特殊的。
邱主編本來在旁邊有事忙著。
聽到這聲音,連忙過電腦跟前查看。
“是張谷張醫生的投稿!”
自從上次張谷發了一篇封推主打級文章,再加上總編的親自撰文,邱主編就非常重視張谷。
一查看。
這篇文章,又是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
這種改良醫療器械,簡化手術流程,革新手術方式的大舉動文章,簡直比上次還要重量級。
雜志社出于慎重,還專門和三院進行了確認。
三院表示,支撐的課題數據完全真實,可以向雜志社提供術野視頻,以及提交試驗性審批的申請書書文編號。
經過核驗后,雜志社才徹底放心。
于此同時,雜志社上上下下也是高度重視這篇文章。
這種重量級文章,值得好好運營一下!
邱主編也被總編當眾表揚。要求其他編輯也向邱主編學習,以后多收這種優秀投稿。
……
幾天后,新的一期《當代實用醫學》雜志發布了。
線上,雜志社封面,印著大大的一行字《改良吻合器面世吻合術或將迎來新的變革》,副標題則是文章標題《改良吻合器在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
線下,每一本雜志封面多加了一頁彩頁封圖,專門重推了這篇文章。每一個雜志社發售點,還專門做了宣傳海報。
這種線上線下聯動的重量級重推,可以說雜志社一年都不見得有一回。
……
“新的一期出來了!”
向建華一刷新,就看到了醫學雜志官網公布了,然后立即把電子版鏈接下載下來,給張谷和姚娜兩人分享過去。
“一院的那幾個家伙不是非想知道,咱三院課題做了什么內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