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則堅定地認為,未來必然是數字技術的天下,理應不惜一切代價跟上潮流。
有的人覺得IMAX技術是未來電影院的主流,不停呼吁國內的院線引進IMAX技術。
還有的人則擔憂IMAX高昂的成本,會給影院造成巨大的負擔。
“我認為,IMAX技術的引進,可以緩一緩。甚至可以說,并不是必要的。”
肖淺發話了,平地起驚雷,份量十足。
現在國內電影界,基本上都把目光看向他,也對他十分的信服。他所說的話,影響很大很大。
“肖總,你也覺得IMAX技術的成本太高了嗎?”
中影院線的經理沈伯時以為肖淺是自己的支持者,語調高了不少。
在肖淺開口之前,他已經和許多主張引進IMAX技術的人爭論了半天,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在其他人疑慮的目光中,肖淺搖搖頭。
“我不主張引進IMAX技術的原因,并非是成本問題。而是這個技術,想要推廣起來,難度非常大。”
肖淺有前世的經驗,自然不會犯這樣的認知錯誤。
前世一直到2020年了,IMAX技術都沒有徹底占領院線市場,而只是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存在。
原因也很明確。
第一,成本昂貴。
建設一座普通的IMAX影院,成本起碼在上千萬。
這就需要影院必須保證年收益在三千萬以上,才能保證有所盈利。但很顯然,大部分的影院很難做到這一點。
第二,IMAX技術的應用不多。
不是所有電影都需要用到IMAX技術的。
特效大片用IMAX技術來拍攝和放映,效果固然驚爆眼球。
可其他的電影呢?
你說你拍一部愛情文藝電影,結果要用IMAX技術來拍攝,信不信投資商能把你腦袋打爆?
正是因為明白這些道理,肖淺才選擇支持沈伯時。
“目前IMAX的技術還不成熟,即使是好萊塢應用的也不多。另外未來IMAX技術也必然要和數字技術合流,才能走的更遠。單憑IMAX技術本身……”
肖淺嘖嘖兩聲,說出了令大家頓悟的話。
“你們別忘了,IMAX也是膠片啊。”
是的,最初的IMAX技術應用的也是膠片,只不過膠片比較大而已。一直到后來,IMAX和數字、激光結合,才進化為了全新的模式。
但最初的IMAX打造的所謂的大熒幕,純粹就是把膠片、放映機、銀幕擴大了一些的玩意兒而已。
簡而言之,華而不實。
在這上面投入巨大的成本,純屬找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