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之所以一開始就炒作IMAX技術,除了技術革新之外,還包藏禍心。
那就是如同美蘇的軍備競賽一樣,寄希望于用好萊塢雄厚的資本和技術,把其他地區的電影市場給拖進技術競賽的漩渦中去。
相比起好萊塢,其他的電影市場資本和實力有限,對于資本的運用必然慎之又慎。
如果貿然跟隨好萊塢的腳步去大搞特搞IMAX,那么還有多大的余力投入到電影的創意和制作階段?
想想十年后,整個世界的電影行業,除了中韓之外,還有其他地區電影的聲音嗎?
連歐洲三大電影節都被搞的日趨沒落了,號稱歐洲電影領頭羊的法國電影也難有作為。
一樁樁鮮明的實例在告誡著肖淺,要想搞好中國電影,就必須要按照中國電影行業自己的步伐來走,絕對不能被人牽著鼻子。
他把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一一說出,在現場引起了極大的震撼,也令稍顯浮躁的中國電影人們也都靜下心來。
“肖總,您認為,接下來我們中國電影的技術方向在哪里?”
“數字,必須是數字電影。”
肖淺非常的堅定,沒有絲毫的猶豫。
雖然未來數字會和IMAX合流,進化為當時最先進的電影攝制和放映系統。但肖淺始終認為,最終的勝利者只能也必須是數字模式。
畢竟IMAX再先進,技術原理擺在那里。對比數字,沒有任何優勢。
而數字技術當中為人所詬病的色彩、光影等問題,其實隨著數字技術的完善,提升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這就好比網絡視頻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只有360P、480P,看的人眼睛都要瞎了。
結果后來呢,720P都算是基本要求。藍光高清10M灑灑水,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越來越好,并且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數字技術也許在一開始是比不上IMAX的,但長久發展下去,勝利者必然是數字技術。
因為相比起IMAX,數字技術有好幾個決定性的優勢。
第一,數字技術擁有無限的成長空間,未來的極限在哪里誰也不清楚。不像IMAX,不得不和數字技術相結合,才能擁有一定的認可度。
第二,數字技術的成本非常低廉。
成本低,就意味著推廣和改造的難度低,也就意味著占領市場的速度快。
第三,是肖淺自己想到的。
IMAX技術如今在好萊塢已經進入了推廣階段,屬于比較成熟的技術了。而擁有這項技術壟斷權的,無疑是好萊塢。
假如中國電影投入到這項技術當中去,顯然要被好萊塢卡脖子。而且只能永遠地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甭想在技術方面完成超越。
相反數字技術就不一樣。
雖然中國的互聯網、電腦技術起步的也比較晚,但是卻進步神速,并且在不久的未來,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道路。
未來中國產的數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也足以說明這一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電影和好萊塢等于是擁有了一個相差無幾的起步階段。
只要運營和研發做的好,未嘗沒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也許三十年、五十年后,數字和3D、4D技術,必將會成為電影領域的主流。現在好萊塢大搞特稿IMAX,未嘗不是給了我們趕超的機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明確我們中國電影的技術發展方向,并且堅定不移地沿著這個方向前進。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將會成為國際電影領域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