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既得利益者無法去違背這樣的潮流,也正因此,雖然張居正人品、名聲都算不上好,卻能青史留名……雖然他最終失敗了。
沉默了很長時間,高拱咳嗽兩聲,輕聲道:“海貿獲利如此之豐,能解朝中用度,再以一條鞭法為主,當能重頭收拾。”
“考成法的確應當削弱,但卻是重中之重。”張四維補充道:“展才適才亦言,若官員貪腐無能,縱國庫充盈,亦無力回天。”
錢淵連連點頭稱是,“有了銀子,有了能吏,才能整頓邊關,才能修繕黃河,才能賑災地方……”
相對而言,高拱和張四維沒有張居正那樣的膽氣,他們不約而同的將清查天下田畝這一條排除在外。
歷史上幾次大名鼎鼎的政治改革,商鞅變法是為了強秦,雖然自身車裂,然秦始皇以此為基,吞并六國,一統天下。
王安石變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天下大局的影響,西夏崛起,遼國占據燕云,北宋長期處于戰戰兢兢的心理狀態中。
而張居正不同,雖然明朝在嘉靖年間已然爛了大半根子,北方俺答,南邊倭寇,西面還有土司作亂,但總體而言,這一時期還算平穩,明王朝并沒有體會到秦國、宋朝那種壓迫力……努爾哈赤現在遠沒有冒出頭來呢。
原本的歷史中,張居正身登首輔之位,卻沒有坐享其成……要知道如果他老老實實不折騰,下場可比他老師徐階要好太多了,何至于牽連家人。
其他的變法也就算了,清查天下田畝……張居正這種聰明人難道想不到自身最后的結局嗎?
雖然錢淵看這廝怎么看都不順眼,但他也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勇氣……不管是為了青史留名,還是為了社稷,或者為了那些無立錐之地的平民百姓,終歸他張居正以自身為祭品,縱身一躍。
所以,在高拱、張四維、錢淵開始討論細節,甚至開始討論海運可能性的時候,張居正始終一言不發。
張四維起身告辭,張居正巍然不動,緩緩道:“土地兼并難決,但若行一條鞭法,至少需魚鱗冊上田畝比之永樂年間,一旦他日海貿斷絕,何以繼之?”
現在是有海貿帶來的龐大稅銀,如果沒了這筆收入……那怎么辦?
行一條鞭法,最關鍵的是兩點,一是以銀代實物,二是增加明面上的田畝數目。
沒等錢淵作答,張居正繼續道:“當年張某游歷天下,行跡遍布湖廣、南直隸、兩浙、江西,貧苦人家多有棄兒之舉,紅薯、洋芋一旦推廣,數十年間人口劇增,何以為之?”
張居正顯然想了很久,一旦人口劇增,土地分配的情況只會越來越惡化。
錢淵在心里嘀咕了聲,貨比貨啊!
自己說的天花亂墜,高拱、張四維明顯看不穿……但張居正這廝還真沒那么好哄!
“叔大兄,海貿可不僅僅只是販貨收銀而已。”錢淵耐心的輕聲細語道:“海外之地寬闊無邊,僅如今少有人住的舟山,可容百姓數以十萬計。”
“大小呂宋島約莫四個浙江省大小,其上多有明人移居,稻谷一年三熟……”
“其實遼東多有沃土,只因少有人煙,難成氣候,如今有紅薯、洋芋……若能許免稅五年或十年,移民去遼東……”
錢淵說的天花亂墜,高拱還好,張四維已是連連點頭,但張居正面帶狐疑……他很清楚面前這貨,那張嘴可不僅僅只是尖酸刻薄。
的確,錢淵今天來就是來扯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