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亂無序的海商,到原本以鹽業為主的徽商,到漸漸再度起勢的閩商,到依靠運河而存的各類商販,以及遍布天下的客商,最后錢淵引入了實力雄厚對海貿垂涎多年的晉商。
從沿海因為海貿而興的富戶到遍布東南的世家大族,漸漸衍生到士林階層,衍生到南京勛貴,最后錢淵將京中如英國公、成國公這些勛貴一網打盡,甚至就連皇室也參與其中……錢淵得兩任帝王寵信,那支譚七指掌管的皇家船隊是立下大功的。
但錢淵刻意讓東南諸軍不染指海貿,對各個將領施行高薪養廉,能養多久不好說,錢淵對此也不抱什么希望,但至少要保證持續到正式開海禁之前。
這也是沒辦法的,之前那些年,東南走私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衛所參與其中,當年的張四維就是個典型。
海貿的順利實施本身就要靠東南諸軍的護衛,如果他們也參與其中……可以預見的是迅速腐化墜落。
但軍隊在這個時代對社會的影響力是不可以忽視的,雖然文貴武賤,雖然武將地位低,但卻是一把能傷人的利器……一邊想著,錢淵轉身去了書房,董一奎的南下入浙讓錢淵不得不提前走這一步棋。
那就是邊軍將門。
其他地方都好說,但邊軍將門是明朝中后期很難逾越的一大勢力,錢淵和這股勢力原本不打算有過多的接觸,畢竟自己在東南諸軍中已經有極強的影響力了。
董一奎兄弟的入浙讓錢淵不得不將邊軍將門引入海貿這盤大棋中,一方面在于將門本身對財富的貪婪,另一方面在于董家對鎮海的不懷好意和不守規矩。
而王義邊軍出身,又十余年不忘舊主曾銑的履歷讓他可以成為錢淵和邊軍將門之間的聯絡人。
但錢淵沒有更改計劃的念頭,一旦讓軍隊這頭怪獸參與到利益分配中,很可能會出現自己無法控制的局面。
最簡單的,如果邊軍參與進來,那東南諸軍會怎么想?
我們花了這么長時間,死了那么多人打下來的,邊軍一文不花的就要來分肉吃……他們能吃,我們反而不能吃?
沒這個道理!
到那時候,錢淵也沒轍了。
所以,邊軍想參與進來,可以。
但是,只能讓將門參與進來分潤,也只能讓他們以商號的形式參與,而不能以邊軍的身份。
來到這個時代這么多年,入仕也很久了,還曾經去山西轉了一圈,錢淵對邊軍將門也不算陌生。
如今的邊軍將門還沒有到萬歷、天啟、崇禎年間那么強的地步,李成梁至今還沒出頭,祖大壽的祖家還寂寂無名,吳家更是沒影的事。
而董一奎的父親董旸曾任大同參將,董家在邊軍將門中名氣不小。
錢淵是肯定會和董家翻臉的,但絕不能和邊軍將門翻臉,這也是將他們引入海貿這盤棋的一個原因……那么,就必須找到能壓制得住董家的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