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閑的就是禮部和五寺之中主管禮制祭祀的部門。
趙元開是典型的務實派實干家,內發展外征伐,多線推進,熱火朝天,壓根就不待見那些虛的。
不過倒也是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帝陵之后的忠烈陵的設立,眼下正在全面的建設之中!
曾經的督察院是帝王手中的一柄利劍,但眼下,也閑的不行,一來吏治一新的沒啥可參的,而來齊頭并進熱火朝天的,也不敢輕易進諫。
最后便是國子監了。
吳知章半退不退的擔當著祭酒職位,但基本上不怎么主事了,全力配合著司業大人朱凌雪!
這是皇帝欽點,官次位尊!
所以,匯報也是由朱凌雪來做的。
國子監的工作推展很快,不單單是皇帝欽點,算來還是張居正半個門生的朱凌雪官不大,當能量卻大的驚人!
普及經學是個大工程,鄉野設學堂,郡縣設平校,這是工程量巨大的基建前備工作!
同時,授學先生的選拔和調配,對于昔日門閥和被剔除吏治體系的舊吏,一切讀書之人戴罪之身都在選配之中!
并行的還有造紙工廠,印刷工廠的適配和建設!
而國子監更是忙得焦頭爛額,編著教材,適配年齡……等等等等!
這其中耗費不單單的是人力,政力,還有龐大的財政支出,和地方州府與國朝之間的資源平衡!
不過,朱凌雪做的很好,那朝服之下明顯消瘦了幾分的羸弱女兒身,爆發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強大生命力和卓越才能。
也正是因此,吳知章才心甘情愿的退居二線。
也正是因此,朱凌雪問其他諸部要人要錢要資源的時候,那些個老家伙們都咬著牙多多少少扣點擠點出來,然后轉個身跟張居正訴苦。
整個國朝之中,朱凌雪和徐玄安這兩位年輕一檔的青壯派代表的新貴大臣所顯露的活力要明顯超出常人,不拘謹,不迂腐,沒有那些老家伙身上的慣性毛病,讓人不得不服!
……
匯報持續整整兩個時辰。
趙元開就那么一字不漏的聽在耳中,了然在心!
他很滿意。
但,也只是滿意了。
因為這一切都只是試點之處,局限于簇擁長安的四州之中,有著天然的環境優勢!
下一步,推行到了冀州,遠東的青幽二州,還有數百年來和國朝脫離的漢南四州!
尤其是漢南四州,藩王之亂剛剛平定,吏治崩塌,幾乎是從零開始。
不過好在民心歸漢,地域優勢極大,江南魚米之鄉,東州姑蘇的軟語之地,這些在趙元開戰略之中,都是要重點發展的!
其他沒什么可說的。
但國子監的經學普及,依舊是重中之重!
因為后續的四級學府制度,就是在國子監這個經學普及的制度之上衍生的,先授學,形成了制度,再啟武,再并入理學……一步一步的完善發展!
制度,才是真正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