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元武槍的概念便誕生了。
什么靈劍、寶刀、神弓……實在是太落伍了,刀劍就不說了,完全近戰法器,也根本不適配軍武作戰。
神弓倒是好一點,但射一箭就要張弓一次,效率太低了!
綜合一下,槍械才是最完美的,尤其是自動化連發。
但這些只是理想化。
結構邏輯的完美和極度復雜其實是近義詞,想要打造出一柄元武槍,可不是鑄劍那么簡單的。
對此,陳景寧直接主持了對于仙武煉器領域的理論體系大廈的構造,用了整整三年,才摸清楚了修真文明煉器領域的基礎理論邏輯,然后在一步步的開發,這才有了今日的元武槍的鑄造體系!
元武槍是造出來了。
但沒多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元武槍歸根結底還是屬于修真文明法器,能量來源于執掌者體內的靈力和道力儲備。
體內丹田是有限的,一般的甲士丹田容量就那么大。
而元武槍對于高效殺傷的極致追求,也直接導致了其對于能量來源的高需求,一梭子分分鐘幾百發,還沒打完丹田靈力就被抽空了。
然后怎么辦?
沒法打了,只能退下吐納精養恢復。
事實上,這并非只是元武槍的本身缺陷,而整個修真文明體系下的法器都存在著這樣的通病。
直白來說,就是無法維持高強度的持續化作戰!
因為什么?
修真者也好,修武者也罷,其體內丹田或者是周天命穴都是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轉態。
處于某一個境界之上,它的動態儲備值基本上就是那個數值,天賦靈根強一點的,這個數值就會高,弱一點的,就會低。
具體到個人,比如你是歸真境,你丹田儲備數值基本就在那個區間之內。
但丹田道力是一個動態循環體系。
汲取吐納靈氣,進入丹田轉化成道力,灌入周天大脈哺養自身。
而這個動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主要形態。
第一種就是日常形態,用大荒圣府的說法就是呼吸吐納態,不需要刻意的修煉吐納,任由身體本能的吐納,然后供需日常的道力需求。
第二種就是修煉形態,,運行功法,加速丹田運轉,大幅提高對于靈氣的吐納煉化效率。
而這二種形態是什么時候出現呢?
提振境界修為和丹田道力虛空。
就這兩種!
一旦進入了斗戰狀態,第一種形態依舊是存在的,身體本能吐納煉化,但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啊,沒有什么意義。
第二種可以快速恢復當天的道力,但你在斗戰啊,不能打著打著就坐下來入定了吧?
所以修真者之間的戰斗基本上都是速戰速決的,打完了丹田之內儲備道力之后,要是還沒占據優勢,那大概率就輸了。
高階打低階也是這個道理。
高階一擊直接抽空丹田三分之一的道力,低階力竭而出,依舊是不是對手,那就死定了。
另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