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都,應天書院。應天書院是范仲淹在順天府成立的書院。現在于禹都重新建立,由這范仲淹、公孫鞅一群文臣負責管理。書院只收有仙骨之人為士子,通過書院考核者還是可以成為夏王廷的文官。
普通城池,有城主和他們的家臣管理,每年按時繳納銀兩、藥草、礦石,無須王廷過多操心。但是作為王廷的文官,監督各路、各城池運轉,卻還需要有一定的修為,修身養性。
沒有修為的文官過于脆弱,容易被修煉者抹殺和威脅,壽命也很短,最多為王廷效力幾十年。
柴云天以“未央”命名王宮,希望王廷可以千秋萬載,普通的文官很難一直為隨王廷效力。
應天書院設于禹都城中,未央宮山下一角,占地千畝。千畝土地,盡數為柴云天賞賜給應天書院所有。
王城有陣法可以拘周圍的天地靈氣,在禹都以及禹都附近修行事半功倍,領土內有不少天賦上佳的修煉者都會往禹都聚集。
一個青衫男子來到應天書院,他的身邊還跟著一個五大三粗的護衛。這個護衛就像是蟄伏的人形巨獸。
“除了幾位先生和書院弟子,閑雜人等,不得入內。你們,是什么人?”
看守書院的護衛攔住他們。
“這位是夏王。”
五大三粗的護衛取出一塊令牌。
護衛見到這塊有龍紋的令牌,臉色為之一變,這是夏王專屬的令牌:“原來是王上,請恕屬下無知!”
柴云天帶著典韋進入應天書院。
書院護衛這才起身,沒想到禹都最強大的夏王竟然親自起來應天書院。
此地培養王廷文臣以及修煉仙道之人,是夏王廷人才的來源之一。
目前擔任教書先生的是范仲淹、公孫鞅、張角、陳慶之,除了他們以外,還有一些土著修仙者。
可以說應天書院就是一個由仙道修煉者組成的特殊宗門,只不過這個宗門專門為王廷培養人才。他們不僅僅修煉仙道,還要學習君子六藝。
也不僅僅是儒家的思想,還有公孫鞅帶來的法家思想,陳慶之的兵家思想,張角的道家思想。
應天書院便是柴云天想要打造的諸子百家的匯聚地雛形。
在應天書院出來的文臣將會糅雜百家思想。
由于各個華夏人杰都有自己的事務,尤其是范仲淹和公孫鞅二人主掌王廷政事,他們不會經常出現在應天書院,只有閑暇時候才會親臨教導士子。
應天書院的學生基本上只有十余歲,按照范仲淹的設想,統一穿著象征應天書院的士子青衫。
還有士子在用掃帚清掃落葉。清掃庭院也是修煉的一部分,因此書院的打掃由士子自行負責。
應天書院的士子們見到一個青衫男子和一個彪形大漢護衛的奇怪組合,他們不禁向到來的兩人投來疑惑的眼神。
“二位是來找哪一位先生?”
正握著掃帚的士子在一旁向造訪書院的柴云天、典韋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