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夏王回宮!”
高大雄偉的未央宮,柴云天坐在王位上,下方是上百個文臣武將。
與三大王侯聯手擊殺蠻王這個可怕的潛在敵人,柴云天回到禹都未央宮,立刻召集所有臣子,為抵御來自北方的強大諸侯國——石國做準備。
因為擊殺蠻王,柴云天在土著文臣、武將的心目中愈加高大。
他們以當夏王廷的臣子為榮。
“公孫卿,你籌辦的馬場如何?本王要擁有大量可以日行千里、輕易馱動千斤重物的優質戰馬。”
柴云天知道石國多騎兵,要擊敗騎兵便只能動用騎兵。
漢武帝時匈奴猖獗,便是被衛青、霍去病的騎兵橫掃。
負責蓄養戰馬的公孫鞅站出來答道:“王上,臣已籌辦十大馬場,每個馬場至少培養幾萬匹戰馬。戰馬成長需要時日。所幸各路、各城本就已有不少戰馬,可先使用已有的戰馬。臣相信馬場培養的戰馬將可以陸續補充損失之戰馬。”
“不夠,每個馬場至少要培養十萬匹戰馬。”
柴云天簡單盤算,戰馬不只是用于騎兵,還有步兵、運糧,一旦大戰,動輒是幾萬、幾十萬匹戰馬的損失。
戰馬培養還不是那么簡單。
此方世界的戰馬本身是一種妖獸,后來被人族馴服,才被用以擔任坐騎,與古華夏相似。因此此方世界戰馬所需要消耗的糧草更多,體魄也更為強大。
公孫鞅沒有抱怨柴云天要求增加馬場戰馬數量的要求,主公的命令,只要有可行的空間,他們臣子就要竭力做到,除非是實在不可為。
“范卿,你征發二十萬預備兵役、三十萬壯丁前往夏王廷邊塞,加固原有的要塞,或者因地制宜,建立新的要塞,部署大量的床弩、投石車、拒馬樁。”
柴云天對陳慶之提出制衡騎兵的兩條計策,修要塞、以騎制騎,深以為然。
范仲淹也應承下來:“臣退朝后立即準備。”
“高順將軍,你率領陷陣大軍團前往邊塞布防。若是有敵人進犯,立即通告王廷,以守為主。”
柴云天又點了高順。
三年,高順已然是武尊高手,還統帥一個十萬人的陷陣大軍團。
高順的十萬人大軍團加上二十萬人、實力較弱的預備軍團,一共有三十萬大軍前往夏王廷邊塞駐守。
一旦石國大舉南下,三十萬人將會困守要塞,等待王廷大軍前去支援。
高順站出來:“末將遵命!”
“本王會令風雷宗宗主與一干風雷宗高手隨你前往邊塞。”
柴云天不放心高順一人鎮守邊塞,打算讓風雷宗宗主,一個武尊五重的用劍高手擔任高順的護衛。
雖然宗門高手不懂軍事,但是他們的個體修為很高,用以保護高順被敵將刺殺。
風雷宗會為柴云天效力,不僅僅是因為柴云天救過風雷宗,而且風雷宗需要夏王廷的支持,夏王廷可以給他們提供優秀的弟子資源甚至是一些寶物、特權、庇護。
這是等價交換。
柴云天相信高順統帥兵馬的能力,不過比起其他后期重生的猛將,高順的修為還是稍微低了一點,萬一石國派遣高手或者刺客進行刺殺,那么邊塞可能會群龍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