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典韋執掌的是一萬禁衛軍,掌管宮禁、宿衛。但禁衛軍不善刺探情報、監察等事務。因此本王意欲建立一支錦衣夜行的特殊軍隊,專門負責刺探敵情、暗殺敵將、監察百官、軍隊、民事。如何?”
柴云天計劃成立類似傳說中六扇門、皇城司、錦衣衛一樣的特殊機構。
范仲淹不假思索:“應當有此機構,尤其是刺探敵情。”
每一個王朝都有這般機構,范仲淹見怪不怪。
夏王廷之所以缺乏情報機構,是因為夏王廷成立的時間太短,缺乏各種人才。現在石國威脅將近,建立一支特殊機構刺探敵情,迫在眉睫。
“主公可有想好情報機構的名稱?”
“本王打算稱之為內衛。”
柴云天本來想要直接使用錦衣衛來命名,但是以后重生的華夏人杰可能有其他朝代的天子爪牙、先秦時代的刺客,因此他直接以“內衛”命名。
于是以后令無數諸侯國聞風喪膽的大夏內衛便輕率地被命名了。
“暫設一名指揮使,四個總旗,每個總旗下設若干小旗,負責刺探、刺殺、監察!內衛要精簡,填充高手,因此人數不宜過多,范卿以為如何?”
柴云天進行過權衡,比較此方世界和古華夏的區別,不能完全生搬硬套。
既然是執行特殊任務的內衛,一定要有不低的修為、強悍的逃生能力才行。否則,在高手橫行的世界,普通武者前去執行刺探、刺殺任務就是送死。修為低的人,也無法快速傳遞情報。可以御劍飛行的武尊高手傳遞情報的速度相當之快,保命能力也特別強。
“指揮使至少要有武尊或者洞虛修為,總旗至少要有半步武尊修為,小旗至少要有武宗修為。普通成員至少要有武師修為。少而精。”
范仲淹規劃內衛的等級劃分,按照柴云天的設想,這是一支精銳小隊。
“和我所想一樣。不知道內衛指揮使該由誰擔任?”
柴云天計劃中內衛是軍隊的縮影,他們本身就是一支軍隊,只不過執行的是特殊的任務。
范仲淹試探地問道:“花木蘭將軍一直負責軍團的偵查工作,又對主公忠心耿耿,不如由她來擔任內衛指揮使?”
“花木蘭,似乎可以。另外幾個總旗、小旗的名單也需要確定下來。指揮使可以沒有刺探和刺殺的能力,因為指揮使無須親自前去敵國刺探敵情,但是總旗、小旗必須要親自刺探軍情。總旗、小旗最好刺客出身,或者有強大的逃命能力。具體人員的確定就交給你和其他幾個文官。三年的時間,應該已經徹查了王廷領土內的所有高手。你前去專門招攬這些刺客,讓他們為王廷賣命。”
柴云天知道范仲淹、公孫鞅在三年時間內徹查戶籍,統計修煉者數量。
除了隱世世家、隱藏在民間深藏不露的修煉者,明面上的修煉者皆已登記造冊。
對明面上的修煉者進行登記,這是公孫鞅宣布的大夏律的內容。當然,如果修煉者刻意隱藏修為,很難察覺。
有些修煉者曾經當過刺客,這批人是王廷拉攏的對象。刺客是一把利刃,就要看如何使用。
“內衛指揮使由花木蘭將軍兼任,設四個總旗、十六個小旗,每個小旗管轄十個斥候,一共一百六十個斥候。”
經過柴云天和范仲淹的商議,最早的大夏內衛成立,不到兩百人,卻將執行潛入敵國刺探敵情的重任。
將來隨著王廷壯大,然后再視情況擴大內衛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