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劍七毫不猶豫答道:“在下雖然在石國建立影殿,卻是鄘國人。因目睹鄘國世家相互爭權奪勢,決定離開鄘國,建立自己的勢力,算是完成一件夙愿。”
柴云天知道這位一手建立了東域最大刺客組織的影殿殿主還有故事,卻不急著追問。
趙劍七已經是東域的高手之一,可惜他面對的對手是先秦刺客聶氏姐弟。
以他的修為,在任何一個諸侯國都可以有一席之地。
柴云天不認為他以前在鄘國會是一個無名之輩,多半也參與了鄘國世家之間的爭斗,最終心灰意冷,這才離開鄘國。
趙劍七又說道:“鄘國內部三個世家相互爭斗不錯,但他們是傳承萬年的世家,又有精銳軍團在手。夏王千萬不要將他們視為普通的世家。他們按照軍隊的模式訓練世家弟子,更是在各城招募士卒,傳給士卒部分世家功法,結合了世家和王朝的優勢。他們很強大。”
“在沒有強敵的前提下,他們會爭權奪勢,只要誰控制了鄘國,誰便可以取得東域。”
“若是真正有強敵對他們造成威脅,那么他們很有可能會暫時聯手,一致對外。很明顯夏王廷吞并召國、石國、滕國的土地,已經足以被鄘國三上卿視為強敵。萬年世家可以傳承萬年,他們很精明。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內斗,什么時候該聯手。”
趙劍七作為鄘國人,對鄘國之事還是極為上心,他的分析給夏王廷眾人提醒。
不過提醒歸提醒,趙劍七卻沒有從華夏眾人眼神中看到猶豫。
相反,華夏眾人眼神堅定。
范仲淹指著東域地圖,在東域之西,除了乾國、召國、石國、藤國四個諸侯國,還有三個小諸侯國:“凌國、彬國、應國,這三個諸侯國國力小于石國,以前也不時遭到石國打壓。在討伐鄘國之前,應率先統一東域之西。”
“臣愿去平之!”
衛青、陳慶之、程知節等將領紛紛請命。
強大的石國、滕國都被夏王廷所滅,三個處于邊緣的小國,派遣兩、三個將領率兵,便可將其滅亡。
“你們……真的要討伐鄘國?鄘國三上卿聯手,夏王廷也難以戰勝,說不定反而有亡國之災!”
趙劍七發現華夏眾人雖然聽取了他的情報,卻根本沒有將他描繪的鄘國的強大放在心中。
柴云天也不怎么上心,他看向東域圖志,還有三個小諸侯國在滕國、石國附近,只有將這三個小諸侯國吞并,才能真正擁有東域三分之一的土地。
以現在夏王廷一鳴驚人的實力,他已經沒有必要御駕親征,也沒有必要一個個征服。派遣三路大軍,任命統帥,便可同時滅三個諸侯國。
當初石國陸續滅周圍小國,也只是派遣幾個皇子而已。
三路大軍,分別滅凌國、彬國、應國,他要決定三路大軍的人選。衛青、霍去病、陳慶之、程知節、田忌都可以獨當一面。
還是說該讓新的華夏人杰重生,再決定人選……
“夏王,鄘國三上卿修為高深,他們都超越了武尊境界,征討鄘國之事請您三思……”
趙劍七仍然在游說柴云天。
不過華夏眾人并沒有理會他,范仲淹和衛青等人甚至已經開始商議討伐三個小諸侯國的進軍路線。
鄘國強大歸強大,還是要滅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