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吉列爾斯的鋼琴曲一樣,當表演一開始,所有的人都進入到了李星云的故事當中。
和吉列爾斯一樣,李星云的小提琴也用音樂在講述一個故事,吉列爾斯的音樂是在說愛情,李星云的音樂也在寫愛情。
當然這是李星云早就準備好的,只是沒有想到兩人會撞在一起,不過不管撞沒有撞在一起,李星云卻對于自己的曲子很有信心。
賴思雨靜靜的聽著這首曲子,剛開始,故事好像在說有一女子,喜歡吟讀詩書,一心想出外求學,但是當時的女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于是就和丫頭銀心喬裝成男子,前往書院讀書。二人在半途遇見了也要前往書院念書的書生,二人一見如故,遂結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書院三年期間,兩人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女子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書生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她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最后女子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書生才恍然大悟。
后來書生上門提親,奈何女子已經被人許配給了他人。
于是書生回家后,相思病重,寫信向女子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藥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女子能前來探望一番,女子則回信,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來書生病逝,女子假意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經過書生墓前,當女子經過墓前,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書生的墳墓竟然裂開,女子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和吉列爾斯的故事一樣,這個故事也是愛情故事,同時兩個人也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其中的那些情義綿綿,其中的那些愛人之之間的小甜蜜更是讓人感受到很舒服。
不過與吉列爾斯不同的是,很明顯的能夠從曲子當中能夠感覺出來,吉列爾斯的曲子是一個大圓滿的結局,這是所有人都想要看到的結局,但是李星云的這首曲子不同,這是一個悲情的結局,從音樂最后的收尾就能夠明顯的感覺出來,這是一個悲劇。
甚至很多走進到音樂場景當中的人,此時的眼睛當中已經掛滿了淚珠,賴思雨就是其中一個。
有種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覺,就好像這個故事寫的就是自己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一樣。
“啦!”
當小提琴最后一聲響起,李星云將小提琴放下自己的肩膀時,全場的掌聲雷動,就好像將整個會場要震破了一樣。
“啪啪啪!”
那種響聲就好像根本停不下來一樣,無疑李星云的這首曲子成功了,而李星云則對于這樣的成功一點都不感覺到奇怪。
在中華的歷史當中有太多的愛情故事了,但能被寫成音樂的故事,也就只有《梁祝》了!
在華夏的歷史當中梁祝的故事太被大家知曉了,但也正因為這樣,這首曲子寫的好壞大家也都知道了。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英臺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每一段的故事都**迭起,每一段故事都讓人有不一樣的感受,尤其是展開部“抗婚”、“樓臺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更是讓聞者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