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余暉盤算了一下,手頭上每本書的翻譯稿也都已經徹底的完成了,是時候寫本新書了。
之前寫的《故園》《景福宮》《江南》是基于近期的政治事件,這三本書也成就了一個筆名:霞行者;
霞行者也成為了一個斗士、學者、民族文人代表的形象,是犀利的也是藝術的,至少這是民眾眼中的霞行者。
而霞行者在孫徽這些上位者眼里就是一把刀,他需要保持鋒利,那就必須要在政治的沙石里打磨,這才是霞行者的價值,也是成余暉繼續安身立命的本錢。
近處說,暫時沒什么好寫的,《故園》《景福宮》《江南》已經把斗煥和泰愚一網打盡了,只能回顧短短的幾十年半島的近代史了,這樣細算了真的值得寫一寫的一共就只有三個人。
昌洙、承晚以及正熙三個了,昌洙人稱金九,是半島人最推崇的國父,卻敗給了自己理想主義,民族主義者往往也是理想主義者,也正是有這樣的人,民族才有靈魂。
承晚則是和金九相愛相殺,最終贏了金九成了半島的首任領袖,可惜差點建國就亡國,直接被打的就剩下一個城市了,要不是抱緊了大洋對面的金主爸爸,估計直接GG思密達了!
至于正熙,這個人作古尚不遠矣,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他的領導下半島開始了真正的崛起之路,但是同樣也是他,給整個半島帶來了無限的恐懼與陰影,最終被人刺殺身死,這才有了后面的斗煥和泰愚。
說來正熙不死,孫徽他們根本沒有可乘之機,這讓成余暉不得不懷疑,在正熙之死上,孫徽這個團體扮演了什么角色?正像是斗煥下臺、泰愚被架空這一系列事件中,孫徽他們這個圈子才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昌洙、承晚以及正熙這三個人成余暉早晚都會去寫,但是先寫誰成余暉已經有了想法了。現在有了《故園》《景福宮》《江南》做了底子,直接將軍政府的黑暗面揭開,那何不如一鼓作氣給他來個蓋棺定論?
成余暉拿過稿紙本,他和別人不同,別人寫作品都是先構思故事,然后從故事中提煉核心,然后才能給作品起名,可他成余暉向來都是先寫作品名字的,因為他打算動筆的時候有一個立意就夠了!
揮筆寫下一行字:
《信條:刺殺者覺悟》,第一章——信仰之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