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與五虎中的梁超偉的兄弟情時語出驚人。
“我是把他當兄弟,不知道他是否把我也當兄弟。”
這話就有些耐人尋味了,怎么理解都行。
李聯杰一上來就喊劉德樺樺哥,讓所有人都有些驚訝。
其實劉德樺比李聯杰還大兩歲,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下意識地一直都認為李聯杰要大一點。
至于炒得沸沸揚揚的一億片酬,李聯杰也沒有正面回應。
熱熱鬧鬧的首映儀式結束,接下來放映電影。
一如原本對這部電影的印象,全程和電影的基礎色調一樣,極度壓抑。
“死生相托,吉兇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依”
結拜立下的誓言成了笑話,老大殺了老二。
老三殺了二嫂,最后殺了老大,自己也掛了。
兄弟之情只是表面,整部電影看下來,會發現,所有人都是一顆棋子,憋屈的要死。
而打仗勝利之后在城里燒殺劫掠,也不能讓觀眾對三位主角的行為有太多認同感。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講道義的土匪,被空有報復和野心的梟雄坑了,然后他們仨又被更大的官給坑了。
投名狀的誓言能約束講道義的老二、老三,但是對老大龐青云來說,屁都不是。
雖然看起來他也把他們當兄弟,但是有剛結拜就把人老婆睡了的兄弟嗎?
而且在野心面前,兄弟也是可以去死的。
不過李聯杰確實演得好,甚至這個角色,國內很難找不出哪個演員能演的比他更好。
首先征戰沙場、從死人堆里爬起來,已經死過一次的武將,這樣的角色,換梁超偉、梁佳輝來了也不會比李聯杰演的更好。
李聯杰可是親身經歷過死亡威脅的,之前一個經紀人死于槍殺,之后給自己當經紀人的姐夫在拍戲時也死于車禍。
最讓李謙印象深刻的,不是武戲,反而是文戲。
那種陰狠、毒辣,是完全不同于黑社會的演法。
而且光聽李聯杰的臺詞,甚至閉上眼睛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兇殘。
要讓李謙評價的話,就電影本身而言,刨除《英雄》本身對國內電影市場的意義,《投名狀》絕對不輸《英雄》。
不過,還是那句話,太壓抑,從頭到尾的壓抑。
苦情戲、悲劇都有讓人感動的時候,但是《投名狀》里好像并沒有。
在賀歲這個喜慶的日子,恐怕很難和《集結號》競爭。
儀式結束之后,中影和伯納辦了個慶祝酒會。
王長天、張召找上了李謙,想聽聽他對電影的看法。
“李導,看完之后覺得怎么樣?”
“毫無疑問,是部好電影。”
李謙點點頭,隨即又道,“不過,恐怕不太適合賀歲檔。”
“太沉重了,四個主角死的一個不剩啊。”
即便是不是很懂電影的王長天,也能看出來這電影有什么問題。
不過對他來說,這是好事,如果《投名狀》后勁不足的話,對相隔18天的《生死頻率》就不會又太大的影響。
而賀歲檔是可以同時容納兩部大片的,就算有《集結號》的壓力,怎么著也不會也太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