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問一遍干嘛...
“韓董,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么一句話,企業家的意義在于,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我雖然只是一個導演,沒多大能力,但是也能盡自己的能力做點事情。
李謙說著又笑笑,“況且,這依然是一部純粹的商業電影,不是什么文藝片,一點文藝片的影子都沒有,是能讓人笑,讓人感動落淚的商業電影,和我之前的所有片子,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
“國家會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人你而富足?”
李謙來開之后,韓三坪反復咀嚼著這句話,嘆了口氣,拿著文學劇本第二天就去了光電,說起來總局王局也是江南人,對李謙這個破紀錄的小老鄉也是贊譽有加啊。
不過問題不光光在光電,公安部和衛生部也是個大問題。
作為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導演之一,票房紀錄保持著,李謙也獲得了一些優待,不用像普通導演走一樣的程序。
像張一謀、陳凱哥兩人,在官方那邊都特別有面子,上面的大領導都知道他們,李謙這都還差得遠呢。
當年電影專家鐘殿棐說的那句,電影是唯一能走進內閣的藝術,唯其能進,所以麻煩,不是沒道理的。
......
三天之后,李謙也在韓三坪的牽頭下,見了公安部宣傳局的一位副處長,以及衛生部辦公廳新聞宣傳辦公室的一位副主任。
李謙花費了不少的口舌才說服了他們,他的原話是,電影中每一個警察的所作所為都沒有錯,不管是局長還是曹斌,他們代表了兩種執法者的形象。
一個堅持以法律為標準,一個有著更多感性的一面,電影最后是曹斌去接出獄的程勇,也是警察的代表,代表警察在法律的基礎上,也講人情,不是冷酷無情的執法機器。
而衛生部,電影根本沒有涉及衛生部,只是病人、藥商、執法者三方的關系。
先忽悠了再說。
兩個部門也提了一些要求,準確地來說是命令,無非是不能丑化警察的形象,煽動病人和執法機關、政府機構的對立等等方面。
最走,給李謙留下一句,開會討論。
問題應該不大,就像李謙說的,電影并沒有抨擊誰誰誰,就文學劇本而言,除了犯罪的兩個人,其他人并沒有錯。
而且沒看到電影,除了李謙之外,也沒有人會想到,電影成片究竟是什么效果。
《蝸居》一開始就過了審,在地方臺上映的時候就已經大火了,但是上面一點禁播的意思都沒有,照樣上星,幾家衛視播了十幾集,反響太大,才被禁的。
禁的不是電視劇,而是因為電視劇引發的討論。
所以,并沒有什么標準,看情況來的,《蘋果》一開始也沒被禁,上映了一段時間才禁的。
像《色戒》順利上映,純粹是因為李按,要不然換了賈張柯試試,哪怕上映版本刪減了,也絕對上不了,這片子從政治角度就不對。
名聲這個東西,還是很有用的,李謙跟張一謀、陳凱哥沒法比,但是比一般的導演可強多了。
07年那會,因為王碩一句建議張一謀擔任光電總局副局長,主管電影,還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呢,網民們說的煞有其事。
他們倆拍《黃土地》的時候,電影局局長批評他們,說要不是他是電影局局長,根本不會看這部電影,結果年輕的程凱哥就氣沖沖地去和人家理論。
成名之后,《十面埋伏》上映的時候,公安部、文化部、工商聯聯手打擊盜版,甚至騰空了暑期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