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阿米爾汗話沒有說完,不是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無法理解。
早幾年因為公開抨擊古吉拉特修建水壩的計劃,聲援抗議活動,呼吁地方政府安置移民,因為他過于激烈的態度,當時他主演的電影《芭薩提的顏色》被迫提前下線,而《為愛毀滅》在當地遭遇封殺,損失高達5億盧比。
即使職業和商業利益受損,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道歉,所以無法理解李謙既然要拍這么一部對華國來說如此敏感的電影,為什么還要時時刻刻考慮票房的問題。
對于這位印渡天王,李謙還是比較尊重的,不說記憶中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等電影,光是上個月播出的一檔尖銳揭露印渡社會弊端的電視節目《真相訪談》,就足夠讓人報以敬意了,雖然是個外國人。
巨額嫁妝、醫療失當、婦女被迫墮胎、自由戀愛與包辦婚姻、種姓制度,一個月幾期節目,全都是這種在印渡沒有人敢公開抨擊的話題。
李謙道,“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確實是為了反映醫療問題,甚至希望能夠為醫療改革起到推動作用,但前提是電影能夠造成足夠的轟動,讓所有人都走進電影院,看完電影為之感動,然后為之發聲。
個人的聲音是渺小的,過不了幾天就沒人關心了,只有聲音足夠大,形象足夠大,上面才會認真去考慮我們的聲。所以,要讓讓更多的人看到電影,因此而感動,并且愿意自發地發出他們的聲音,他們的聲音比電影本身有用多了。”
輿論才是重點,其實國內很多比較沉重的現實題材電影,但是根本沒幾個人看過,更別說有人站出來說話了,不會有人注意到。
阿米爾汗卻依然搖搖頭,“抱歉,我還是無法接受,既然要拍,就應該不摻雜任何雜質,報以最大的真誠。”
在《真相訪談》中,就是這樣,為了拍攝第一季的節目,他帶著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調查取證,走遍了全國。
...怎么說呢。
要是其他人,愛接受接受,不接受隨便,李謙才不管別人的聲音。
不過現在也有時間,而且對方又是一個程勇式的英雄人物,李謙想了想還是耐著性子繼續說道,“這幾天我在印渡也經常聽人議論《真相訪談》這檔節目,但是這和我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是不一樣的。”
“哪里不一樣呢?”阿米爾汗問道。
“節目中的每一個話題,本身就是印渡社會一個巨大的矛盾,而且是所有普通人都會面臨的矛盾,所以不需要進行加工,就能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幾億人觀看。
但是我的電影中醫藥這個話題,雖然也是社會頑疾,可和大部分人還是有些距離的,因為吃不起藥癌癥去世的人終究是少數,所以需要進行藝術加工,讓它變得更加感人,這才能讓觀眾覺得感同身受。
就像我看《真相訪談》一樣,里面那些話題,那些悲慘的人,我會覺得他們很可憐,但是僅僅是這樣罷了,因為我無法切身地感受他們的悲痛。”
比《我不是藥神》更慘、更沉重的片子多了去了,但是誰又記得呢。
“原來是這樣嗎,非法墮胎、巨額嫁妝、醫療失當、包辦婚姻這些在你們國家并不存在。”阿米爾汗喃喃道,更加意識到了印渡的現狀有多么糟糕。
作為同樣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還是鄰居的華國,不像國內、西方宣傳的那樣糟糕,他們這些社會頑疾,華國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