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搖搖頭,“看電影誰都會看,我問的是,怎么拍?”
怎么拍?
當然首先是特效最重要了,誰都知道的道理。
不過,特效應該怎么做呢?
在綠幕面前拍完,然后丟給特效公司?
不對!
郭凡愣住了,他對科幻電影確實特別了解,但凡有點名氣的科幻電影,他都看過。
但是,作為一個導演,從制作角度上來看,卻所知甚少。
李謙說道,“真正的科幻電影,尤其是《流浪地球》這種,每一處背景都要重新設定,都需要特效,是最難拍的,尤其是對國內,從制作層面來說,難度和繁瑣程度,遠超任何一部國產電影。”
“我明白,特效方面我還不太懂。”郭凡道。
“你何止是不懂,國內絕大部分導演都是一竅不通,現在國內電影特效都是打包計價的,不管找誰做,100%會出現五毛特效,想要拍好,必須要學好萊塢的流程,國內在這方面是一片空白。”李謙道
“那老大,好萊塢是什么流程?”
李謙搖搖頭,“具體的我也不太了解,就特效方面來說,特效公司必須全程參與到電影里,你得先出分鏡劇本、故事板,再出概念圖,讓特效公司根據每一個鏡頭,每一張概念圖,來給出一個大概的報價。
通常就算精確到了每一個鏡頭,特效公司報的價只占特效預算的80%,剩下的20%是機動預算。”
“精確到每一個鏡頭?”郭凡暗暗咂舌。
“那當然了,前期的準備比拍攝和后期制作都重要,準備不足的話,那就是災難了。”
特效這玩意,國內通常是給特效公司一個打包價。
就比如,我這片子特效費用打包一個億,你要給我做怎么怎么樣。
但是想做精品的話,就要精確到每一個鏡頭的費用。
這個鏡頭兩三秒鐘可能十幾萬甚至幾萬就夠了,另一個鏡頭同樣兩三秒鐘,就可能要上百萬了,要精確到每一個鏡頭,而不是你上千個鏡頭,別人籠統地給你一個報價。
精確到每一道程序,才能保證特效不出問題。
可是就國內來說,大部分導演其實更多的是臨場發揮類型的,現場分鏡,導演一拍腦門,說你們要怎么樣怎么樣。
這對其他部門來說沒多大問題,但是對特效部門就是災難了。
分鏡劇本、故事板、概念圖、技術方案,是要最先確定好的,后面改的越多,耽誤的時間和金錢就越多。
那種一股腦給維塔數碼、工業光魔打包的,別想做出精品,不管特效公司多牛逼。
好萊塢大片雖然很多特效鏡頭都給國內特效公司打包了,但那不是一個概念,國內特效公司是做畫面,也就是換天換背景,在行業內叫做M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