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導,馬導,對于李導說的,你消費苦難來填滿自己的荷包,你有什么想法?”
“作為一部反映民族苦難的電影,馬導覺得《1942》靠什么能拿十億票房呢?”
“一年前馬導和李導在微博上約戰賀歲檔,《1942》即將上映,面對爆火的《楚門的世界》,馬導是否后悔了呢?”
“請問《1942》會不會撤檔,暫避鋒芒?”
.....
線下的一場影迷見面會,現場氣氛相當熱烈,被記者追逐的馬小剛分身乏術,冷著臉看著臺下那一張張丑陋的面孔。
同樣的情況,馬小剛昨天已經經歷了一次了,和今天一樣,拂袖而去。
現在,實在是沒辦法去懟李謙,就算沒腦子的都知道。
本身李謙去年都快被吹上天了,這次《楚門的世界》在口碑和票房上,完全不比《我不是藥神》差,說句如日中天都是少的,已經快達到了國內幾十年來導演的巔峰。
敗興而歸,回到商務車上,見助理剛剛掛掉電話,馬小剛冷聲問道,“他們想出什么辦法了嗎?”
助理連忙道,“馬導,黃總那邊的意思是,也躲不過去了,干脆就正面回應,反正咱們的電影占著大義,院線那邊讓了兩三個點的利,會保證排片,前期再爭取一點機關包場,票房有個八億左右,外界也不能說什么了。”
馬小剛立馬臉又黑了一分,事情是黃家兄弟搞出來的,結果倒要他來收拾爛攤子。
不過,也實在是沒有什么辦法了,占著大義的名頭,別人也不能用商業片的標準來要求他。
“那個,馬導,黃總說等你有空了給他回個電話。”助理又道。
“告訴他我沒空!”
馬小剛沒好氣地叫了一句,現在他壓根不想跟黃家兄弟這倆豬隊友說話。
.....
繼續在鄭洲宣傳、搞見面會,畢竟《1942》就是講豫南大旱的事情,豫南這邊也是一塊重點。
還要爭取全省機關的包場,和《唐汕大地震》一樣。
即便已經決定了應對方式,下一站,馬小剛就不再躲著了。
“真是荒謬!”
馬小剛大聲反駁了李謙關于他消費災難,填滿自己口袋的的污蔑,一臉悲憤地控訴。
“《1942》歷經十八年籌備,是我花費心血最多的電影,這樣的作品其實是自討苦吃,每一次拍攝都要付出很大的艱辛,成本很高,拍起來很咬牙,制作的復雜程度,包括付出的體力很大,但是仍然要拍,就是因為喜歡、被這件事打動了。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為了故事和角色豐滿,我和主創兩次重走逃荒路,輾轉豫南、晉西、陜北、崇慶多地。
拍攝也非常艱難,每次爆炸都有滾燙的碎石打在徐幡、馮遠鉦的臉上和頸口,張墨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中上演跳火車,每一個人都經受著身體、生理上的雙重煎熬.....”
重點講述了拍攝的艱難,各種舉例,接著強調了自己拍這部電影的意義,對中華民族,對當今社會,對所有觀眾的意義。
說了一大通之后,開始抨擊起李謙來,“對,沒錯,《1942》這種題材可能票房不如《楚門的世界》,畢竟是一部娛樂片,先天上就有優勢,相比之下《1942》因為太過厚重,并不是娛樂電影,在票房會吃虧。
票房不如人就算了,從我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想到了,可是我也不允許有人自己拍了部娛樂片,娛樂了觀眾,就可以以此來污蔑其他人,這不光光是對我,更是對為《1942》付出了所有的上千名劇組員工的傷害,也是對中華民族歷史的傷害......”
嘰里呱啦嘴皮子翻的飛快,聽的臺下記者一愣一愣,這還是第一次看到馬小剛以這種方式反駁別人,以前他才應該是被反駁的那個人。
不過,愣神歸愣神,記者們絲毫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