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省,龍溪市,第二干休所門口,大早上的,幾個領導模樣的中年人好像在等待著什么人。
后面跟著七八個年輕人,其中還有一個拿著話筒的記者,以及扛著攝影機的攝影師。
干休所門口,這么大陣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么領導呢。
十多分鐘之后,一輛普普通通的豐田考斯特小巴穩穩當當地停在了門口。
看到等的人來了,門口等著的人也迎了上來,攝影師打開了攝影機。
車門打開,李謙下車卻被這個陣仗給嚇了一大跳。
還沒給李謙反應的時間,領頭的一位領導就一臉親切地握住了他的手,輕輕地有規律晃動著。
“李導你好,歡迎你來到龍溪。”
“您是張部長吧,真是麻煩你們了。”李謙還有點不太確定,這趟來龍溪找一位當年北棒戰場上的衛生員,由于是在干休所,所以派人聯系了當地的宣傳部門。
可是,這陣仗,十多個人,還有記者,李謙差點都以為自己是和某個大領導撞日子了。
不過細想一下,這年頭李謙這種導演,完全可以說一句藝術工作者,在某一項藝術成就上達到這個高度,社會地位可是不低。
看張一謀、程凱哥就知道了,去地方上拍戲,當地政府都得配合。
而且,未來影業一融資,身家瞬間百億,要是一個百億身家的企業家來投資,市長都得出面。
這還是這個時代,早二十年有李謙這個成就,那是能進中楠海見郭嘉主席的。
電影是唯一能進中楠海的藝術,在當年不是說笑的,也就是現在市場商業化,導演、演員的經濟收入增加,社會地位卻不斷降低了,有得必有失。
市宣傳部副部長,區宣傳部長,市電視臺臺長,挨個個地握了握手,婉拒了休息吃飯的安排,那位張部長笑呵呵地引著李謙走進了第二干休所。
“李導這樣的大導演,能拍攝一部關于抗米援朝的電影,讓我們銘記歷史,真是令人期待啊,到時候我們一定號召各部門組織觀影。”
李謙連忙糾正他的話,“張部長,其實我這是一部愛情片。”
張部長點點頭,“戰爭時期生死之間的愛情,才更為動人嘛。”
“......”
算了,李謙也不說了,反正這次就是來聽一聽老人家講講當年在北棒戰場作為一名衛生員的經歷。
不過,看著這一直跟著自己拍攝的攝影師,李謙皺了皺眉,“張部長,攝影機就不用跟著了吧,別弄那么大陣仗,驚到了老人家。”
張部長和市電視臺的臺長對視一眼,也不以為意,依舊笑道,“呵呵,李導考慮的很周到,那咱們就拍幾張照片。”
李謙點點頭,也有些無奈。
早知道不和地方政府打招呼,直接奔著干休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