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劇本還這么有意思!
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甚至就藝術性而言,比很多文藝片都強上許多。
看過劇本,徐征自然知道這拍的是那一場戲,就是男主角將行將就木的父親送到海面,就這么看著夕陽落下,一前一后,靜靜地坐著。
徐征還記得這一幕里有一句男主角的旁白:不順心的時候,你可以像瘋狗一樣發狂,可以破口大罵,詛咒命運,但到頭來,還是得放手。
劇本里這樣經典的臺詞太多了,徐征都記得清清楚楚。
“好,過!”
監視器前,李謙拿著對講戲宣布這個鏡頭完成了。
其實就是兩人坐著的戲,然后一人一個特寫。
陳昆的父親,找來了柳云龍客串,這是1945年的人,也就是民國人,國內有些演員就有種典型的民國范。
比如趙文瑄,比如柳云龍。
這個特點,也寓意著一種時代的更迭,上個時代的人離開了,新的時代到來了。
當然,父親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影響著男主角一生的角色,還是要找個老戲骨。
一開始李謙還有點不好理解,為什么男主角要那么早離開自己的愛人和女兒,哪怕是想給女兒一個正常的人生,完全可以等她長大了一點。
后來寫劇本的時候,才明白,他的父親把他看作怪物,覺得他會連累自己,所以他在面對所愛之人的時候也是抱有這種觀念,即使愛人之前表達過愿意和他共同承擔這個后果的想法之后,他依然選擇在凌晨騎上摩托車離開。
如果他的父親不是這樣對他,或許他對愛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解讀,但是生命是一條永不會回頭的河流,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男主角對父親釋然的前提下,至于為什么會釋然,那就是前面劇情鋪墊的了。
每一個配角,每一段劇情都相輔相成,所以配角們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戲份殺青,李謙去向柳云龍老師表示了感謝之后,就吩咐劇組收拾收拾,自己則回到了商務車上。
“征哥,怎么突然來找我了,出了什么事嗎?”李謙看著徐征笑問道,從冰箱拿了瓶水遞過去。
徐征接過水喝了一口,笑道,“也沒什么大事,電影的宣傳還沒開始,我就回魔都陪陪家人,順道來看看。”
“確實,馬上要一個多月回不了家了。”李謙點點頭。
“《返老還童》明年應該能上映吧,我都有點迫不及待想看到這部電影了,光看劇本就已經讓我著迷了。”徐征又問道。
“不好說,不過順利的話應該明年能趕上,還得到時候看,明年片子也不少。”李謙道。
“說實話,當時看了劇本,那么多經典臺詞,比如剛才那場戲的旁白,我感覺相比導演,你更像個作家了。”徐征感慨道。
李謙笑笑,“當了作家,到頭來還是回到導演這個行當?”
“啊這...”
徐征忍不住笑出聲來,作家回來當導演,他以為是在諷刺那誰呢。
李謙搖搖頭,“其實這些臺詞,都是推動劇情的作用,像剛才那場戲的獨白,是之前在海上,那個有著藝術夢的粗魯船長說的,暴風雨來臨,船翻了,船長重傷瀕死,安慰主角說,不管什么事,到頭來都得放手,選擇去接受。
還有之前養老院有老人去世,主角很悲傷,那個教主角鋼琴的老人安慰他說,我們命中注定要失去所愛之人,不然我們怎么知道,他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重要。
這幾句臺詞,影響了主角,所以選擇去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向前看,接受他父親,接受了之后,隨后也被父親所影響,父親拋棄他這個怪人,而他這個怪人為了女兒能夠正常成長,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