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點點頭,又道,“你這腿還是不能馬虎啊,拍戲事小,要是過幾個月你坐著輪椅出現在結婚典禮現場,估計楠姐殺了我的心都有了。”
12年吳經和光羨的主持人謝諵相戀,在一起兩年了,謝諵也懷孕了,本來打算今年結婚,婚期都定了,五月辦婚禮,正好《戰狼》拍完。
提起結婚,吳經就傻呵呵地笑笑,“無所謂,反正謝諵她又不嫌棄我。”
獨自樂呵了一陣子,吳經又有些遺憾地說道,“有點可惜了,本來還想去客串一下的,這下頂多只能客串傷員了。”
本來吳經想客串一下抗米援朝場景中有幾場戲的一個狙擊手,原型是上甘嶺狙神,那個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軍的神槍手張桃方。
吳經和李謙說了好幾次,但是他自己還拍著戲,自導自演麻煩的很,李謙就沒有讓他來客串。
后來退而求其次,隨便客串一個有點戲份的角色,現在看來,除了傷員也沒有其他的角色可演。
不過,大老遠把他運去東北演個龍套傷員,那是不可能的。
看吳經這么有精神,李謙也就放心多了,在金陵呆了幾個小時就坐上了前往東北的飛機。
現在是1月7號,距離春節還有25天,劇組大年二十九就該放假了,也就是要在23天內拍完抗米援朝的所有戲份。
戲份加起來并不是很多,但是戰爭戲嘛,終歸是要麻煩點的,23天的時間說少不少,但也不是很充裕。
來到東北,李謙先和長影廠、軍區見了個面,表示感謝。
長津湖和松骨峰兩場戰役的戲份,完全是軍區參謀幫忙設計的,前期的籌拍東北軍區政治部,和長影廠也出了大力。
7號到了東北,應酬加修整,8號上午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抗米援朝的戲份從故事上來說并沒有什么復雜的,其實整部電影的故事都簡單,全都偏碎片化的劇情,畢竟跨度太長了。
這邊的戲份是從男主角在漁船上遇險,飄到了岸邊被志愿軍救下開始的。
一開始因為懂一點點包扎傷口,給部隊一個突然受傷的傷員包扎,而被連長私自給留了下來,故事就從這開始。
不過拍攝還是按場景來,這邊的第一場戲是三連,也就是主角所在的連隊,在一個村子集合修整,訓練的戲份。
今天拍的就是訓練的戲,新兵打靶。
“老段,這個軍人角色算是你拿手的了,我也不多說了,一個連隊,連夜行軍,從早上六點打到中午十二點多,整整六個小時面對米二師這樣的米粒堅精銳王牌部隊,最后只剩下六個人沒有受傷,上百人犧牲,斃敵600多,光看數字都能想象得到這是一支什么部隊,這樣一支英雄部隊的連長,會是個什么樣的人!”
李謙對段奕洪說著,連長這個角色他第一時間就想到段奕洪。
“李導,我明白!”段奕洪重重地點頭,他扮演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英雄,這更加讓他壓力大了。
“張益。”李謙又轉頭看向張益,取材自張桃芳的狙擊手找了他來演,張桃芳參軍時年紀小,二十出頭,要一個其貌不揚,有少年感的演員。
張益就挺合適,相比王保墻在《我的兄弟叫順溜》里扮演那個狙神,張益就屬于正常版的順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