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錢這么好賺,于是在利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不專業的導演摻和進來,為了掙錢,那就必須得迎合大眾口味,觀眾喜歡看什么,就拍什么。
就像青春片,很簡單的東西,找個有初戀感覺的女孩子,找個有點痞氣的男生,然后暗戀、明戀、三角戀、逃課、打架安排上,最好弄點懷舊的地方,比如溜冰場之類的,美其名曰青春,年輕的觀眾、上了年紀的觀眾都吃這一套。
當發現別人這么容易賺錢之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就已經立項的那些片子,做迷你劇的大朋在拍什么《煎餅俠》。
《殺破狼》、《奧門風》續集都拍完了,
《何以笙簫默》、《咱們結婚吧》、《沖上云霄》這些大火電視劇拍電影版。
《萬萬沒想到》這個網上很火的短劇也拍電影了,還是關于西游的。
就連《爸爸去哪了》這個綜藝電影也在拍續集。
青春片就別說了,明年要上映一大堆,這些片子里肯定會有好片子,但是80%都會是爛片,而且是能賺錢的爛片。
跟個風,拍個爛片都能賺錢,誰還去費盡心思原創,去拍好電影,畢竟大部分都是為了賺錢而已,沒什么理想。”
李謙這一番話,讓本該高高興興給郭凡接風的眾人表情有些嚴肅。
雖然他們也想賺錢,但是基本上都是有理想的。
郭凡不用說了,一畢業放著好好的法律專業不干,去給別人劇組打零工干美術。
齊玉昆一心拍他的反映現實題材的片子,為了尋找素材去煤礦、去農村一呆就是一年多,都沒碰商業片了。
蘇侖大一就為了在劇組跑腿,從重點大學退學,北漂幾年重新考了中戲,拍完《超時空同居》和《暖暖內含光》之后一直在給自己放假,拒絕了無數愛情片的邀約。
吳經《戰狼》的續集要拍中國的超級英雄,比第一部更牛逼的主角,就是看不慣網上有些人。
文幕野也閑著了,沒有好的本子,其他電影公司開再高的片酬都請不動他。
寧昊家里挺有錢的,他爸原來是工人,放棄了編制和鐵飯碗下海經商,家產頗豐,有錢又喜歡玩,當年整個太源的酒吧、旱冰場老板都認識他。
20歲那年他爸給了他四十萬,想讓他在太源開店做生意,可是寧昊只拿著兩千塊來了京城,追求夢想。
一開始想當畫家的,他之前學了十年畫畫,可是美院考試的時候,體檢出色弱。
失魂落魄之下陪朋友考北師大,結果自己考上了,然后以拍MTV為生,只是為了賺錢,并不是理想。
不過當畢業作品《星期四,星期三》拿了獎之后,他開始覺得自己可以當導演,這就成為了新的理想。
當不好導演,就要回去繼承他爹的家產了。
一開始是一個文藝片導演,他之所以拋棄文藝片,是因為他在拿著這些文藝作品游走于世界各大影展時,他對臺下坐著的十幾個金發碧眼的老外產生了懷疑。
他們這些人是否真能看懂華國的文藝片,是否真能理解導演要表達的東西,自己拍攝電影給這些人看,是否是有價值的,所以選擇了拍大多數觀眾能夠看的到的商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