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就又要過年了,抗米援朝獻禮片也該著手準備了,你有什么想法嗎?”
禮堂的一個房間里,電影局張局長把李謙喊來,商量一下四年后抗米援朝70周年獻禮片的事情。
李謙有些無奈道,“森局,不是說好了嗎,我就掛個藝術顧問頭銜,具體的還要總局挑選導演、編劇、制片人,頂多我就在旁邊給點建議。”
被喊住的時候,李謙就知道不會是和綜藝電影有關,別看研討會上說的挺激烈,還叫囂著和限制綜藝電影的上映,其實都是只能說說而已。
這些綜藝電影,背后都站著一家家電視臺,一省光電,那背景可不是一般的。
別看十多年前行業改革之后,各省電影公司青黃不接,除了魔都電影集團在內的少數,基本上都退出了主流電影舞臺,而各省院線也被民營院線超過。
實際上,這些不顯山不漏水的各省電影公司,依然是業內一股龐大的力量。
背靠本省光電,有一家衛視臺就不說了,背后的勢力更是盤根錯節。
就比如電影局張洪森局長,業內一般叫森局,顯得親切一點,這倒不是拉關系,而是森局首先是一個作家,其次是一個電影人,再次才是主管官員,對于行業來說,天然的親近。
森局在魯東文聯和魯東電視臺工作了二十年,做到了電視劇藝術總監和文聯副主席。
整個光電總局系統內,有不少來自各省的電影公司、電視臺的高層。
這些大賣的綜藝節目,背后都是江浙臺,作為經濟大省、一線電視臺,可不僅僅局限于一生之敵,在全國的文化藝術行業影響力都不小。
所以,綜藝電影,也就是開開會罵一罵的事,該拍還有人拍,拍完了還得上映。
至于聊的是抗米援朝獻禮片,李謙之前就和賴培康說了,他就掛個名出出主意。
這又說什么,難不成還讓自己來搞。
“森局,不會是把我的劇本打回,就為了讓我有空來拍獻禮片吧?”李謙故意問了一句。
“你小子想什么呢!”
森局也不生氣,“你也是真傻,劇本打回了,按他們說的改改不就行了,等拍完了這事也淡了,還能卡你不成,我都一直在等著你來找我。”
“這???”李謙愣了愣神,他是聽明白了。
“所以說,總局都等著我先斬后奏呢?”
“別裝傻了,你難道沒想過隨便搞個劇本先應付過去?”森局搖搖頭,“你也是倒霉,正好總里當時在關注這個事,有涉及那么多同胞,外教部也在密切關注,當時外教部宣傳司和亞洲司來了兩個副司長,主要是他們的意思,這種涉及多國的重大事件,沒有蓋棺定論之前原則上不允許拍攝。”
“可這也不算什么外交事件吧?”李謙不解道。
“你說了不算可不算。”森局沒好氣地道,“還不是《藥神》搞了那么一出,引爆了全社會輿論,人家也是怕你再搞什么幺蛾子出來,以防萬一。”
...為了以防萬一,先扼殺在搖籃里。
至于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跟總局無關,也無所謂了。
“那森局...”李謙嘿嘿一笑,“劇本我已經修改了一遍,那改天就遞上去?”
“這個不急,你要拍完了事情還沒完,不也沒用。”
森局擺擺手,笑道,“正好,趁這功夫你多放點心在抗米援朝獻禮片上,以往這方面的獻禮片很少,這次趁著七十周年,我們商量了一下,打算搞四部,兩部紀錄片,兩部商業片,要拍出老百姓都喜歡看的主旋律商業片。”
還來兩部?